教科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3 14:43:11

内容文字预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两年多,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大都喜欢亲自实验和探究,也具备一定的操作和探究技能。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还没有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对于既熟悉又陌生的沉浮现象,学生平时并不会太注意,不会去研究思考,更不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解释这些现象。另一方面,学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如何科学地分工与合作,如何认真观察与记录等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本节课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物体的沉浮。(板书)
2.(出示马铃薯)这是什么?

嗯,这是一个土豆,又叫做马铃薯。(板书:马铃薯)
3.(出示一个烧杯)烧杯里面放的是清水
4.现在,同一个马铃薯,老师想让它在液体中浮起来(拿出马铃薯,藏起烧杯)。
5.马铃薯在液体中为什么会有沉有浮呢?
其实一切魔术,都离不开科学原理的运用!
谁能破解这个魔术的秘密?
6.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设计意图】小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课堂。
活动2
【活动】感知交流  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这只是你们的猜测,但是科学上讲究的是证据,你们应该怎么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呢?请同学们推测。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摸、尝、闻等方法)
1.(如果有学生提出尝)大家赞同他的方法吗?在不知道是什么液体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尝?(生:……)实际上,实验室的任何药品和试剂,我们都不能随便去接触,更不能去尝它,有些看起来很透明的液体,也可能有剧毒。你们能不能想一种既安全又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如果有学生提出闻,就请学生上台闻,要求闭上眼睛)如果有气味的话能用闻的方法,但是老师的这两种液体是没有特殊气味的,用闻的方法判断不出来。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如果有学生提出晒) 聪明,但把水放在太阳底下等它蒸发,时间太长了。能不能使它干得快一点?
(如果有学生提出比较重量,则师演示)
(如果有学生提出烧) 是个奇妙的想法,烧在我们科学课上叫做加热。你怎么知道加热可以区分两种液体呢?你们要想用加热的方法检验,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2.生讨论汇报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并加以说明,酒精灯,火柴,不锈钢小勺,滴管……

(学生回答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火柴梗放哪里、不锈钢小勺拿哪里、拿滴管的姿势)
3.大家现在用一分钟时间认真看看实验要求。(师分发两种液体在教室两边)
出示实验要求:
A正确使用酒精灯、滴管等仪器;
B小勺中加入2-3滴液体,加热当心烫伤;
C火柴梗和加热后的小勺要放在托盘里;
D仔细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4.用液滴加热实验方法证明两杯液体的不同。
(1)师生演示液滴加热的方法。
(2)请两位学生上台帮助老师做液滴加热实验(从两杯液体中各取几滴液体分别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5.生进行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你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生反馈,如果回答看到了盐:能确定是盐吗?能不能更准确地描述?)
7.我们同学通过实验都有了共同的发现,那就是加热使马铃薯沉的液体,小勺中没有留下什么明显的痕迹,加热使马铃薯浮的液体,小勺中留下了白色的颗粒状物体,这说明两种液体的确是不相同的。
8.虽然我们不能明确使马铃薯浮的液体到底是什么液体,但我们能肯定什么?(里面溶解了某种物质,板书:溶解了某种物质的液体——浮,清水——沉)
9.马铃薯的沉浮问题我们解决了吗?(解决了,擦掉课题边的“?”)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观察交流、探究发现、口语表达等综合学习能力。
活动3
【活动】感知交流  探索新知 
活动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一)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出示实验操作步骤。
(1)往装了150毫升水的烧杯里一次加两平勺盐(或糖)。
(2)轻轻搅拌,食盐(或糖)溶解后,继续搅拌至均匀。
(3)将马铃薯放入调制的液体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态,并做好记录。
(4)若马铃薯没有浮起来,则将马铃薯取出,继续重复步骤(1)至(3),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2.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1)用小勺取食盐(或糖),每次加两平勺。
(2)马铃薯要轻轻放入液体中,稳定后再进行观察并填写记录单。
(3)搅拌时,用筷子轻轻搅拌,筷子不能碰到烧杯底和壁。
(4)小组内要做好分工与合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动手操作等能力。
3.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记录单。
(二)交流展示汇报实验现象
1.交流汇报,感知沉浮。
2.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3.师小结(要体现两点: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观察交流、口语表达等综合学习能力。
活动4
【练习】总结延伸  加深理解
1.想一想:中东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的认知,通过死海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当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况。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盐水能让别的物体浮起来吗?你能使上浮的马铃薯下沉吗?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在课外继续研究,如果有什么新发现,我们再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课外继续研究。

(共16张PPT)
*
第 7 节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
提出问题
为什么同一块马铃薯在一杯液体中是沉的,而在另一杯液体中却是浮起来的呢?
*
推测
引起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马铃薯本身
液体的量
两杯液体不一样
*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检验两种液体的不同?



加热
*
液滴加热实验
实验材料
*
液滴加热方法
1.从两杯液体中各取几滴液体分别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
2.用酒精灯的外焰对不锈钢调羹进行加热,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停止加热。
3.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火焰。
4.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
两杯液体的比较
无明显痕迹
白色颗粒状物
清水

我们的发现:
②号杯液体中溶解了其他物质,使马铃薯浮了起来。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液体 加热后的现象 估计是何种液体
①号杯
②号杯
*
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1)往装了150毫升水的烧杯里一次加两平勺盐(或糖)。
(2)轻轻搅拌,食盐(或糖)溶解后,继续搅拌至均匀。
(3)将马铃薯放入调制的液体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态,并做好记录。
(4)若马铃薯没有浮起来,则将马铃薯取出,继续重复步骤(1)至(3),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
实验注意事项
(1)用小勺取食盐(或糖),每次加两平勺。
(2)马铃薯要轻轻放入液体中,稳定后再进行观察并填写记录单。
(3)搅拌时,用筷子轻轻搅拌,筷子不能碰烧杯底和壁。
(4)小组内要做好分工与合作。
*
实验记录单
食盐的量 水的量 沉浮情况
150毫升
150毫升
150毫升
150毫升
150毫升
150毫升
*
实验结论

当液体达到一定浓度时,马铃薯才会浮起来。
*
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
本课小结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
延伸

盐(或糖)水能让别的物体浮起来吗?


你能使上浮的马铃薯下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