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13: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次救亡图存运动:失败告终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与时需变—追求民主之因 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 :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的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辛丑条约》签订前夕还说“量中国之物力,给与国之欢心”。
结合课本62-63页,分析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推翻清政府?(革命的必要性)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共同背景:
时间:
目的:①《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②反封建斗争高涨,革命形势发展
③专制统治出现危机
“新政”1901年~1904年 “预备立宪”1905年~1911年
通过“新政”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维护专制统治
“预备立宪”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专制统治结果:丧失民心、失去立宪派的支持、清政府空前孤立一.与时需变—追求民主之因必要性1.清政府腐败无能,丧失民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主观原因一.与时需变—追求民主之因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而来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和工人阶级队伍扩大;一个是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形成。由此,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
—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同盟会的成果1.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2.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3.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孙中山推动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东京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团体的建立与“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具体内涵
材料二: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分析材料内容彰显了仁人志士的何种精神
林觉民(1887-1911)《与妻书》 黄花岗起义被捕的革命分子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

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根本原因:有利时机: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限制 和阻碍;
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1911.10.10武昌起义湖南10.22陕西10.22山西10.29云南10.30江西10.31贵州11.4浙江11.5江苏11.5广西11.7安徽11.8福建11.9广东11.9四川11.27湖北10.10十月十日 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独立 十一月九日

任何倒退、复辟、归复旧制的企图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马勇《重寻近代中国》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1912.1.11911.10.10武昌起义国旗 五色旗 五族共和1912.2.12皇帝梦只能是个“梦”!1912.3.11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孙中山:“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
(1)政府人员组成革命党人掌权(2)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什么?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与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有什么不同?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律。……经参议院之同意,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国务员(国务总理、各部总长)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主权在民主权在民自由平等,选举和被选举职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主权在君封建等级、君为臣纲君主独裁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1. 孙中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你们赞同此做法吗?说明理由?
2.孙中山在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颁布《临时约法》,为何将总统制修改为内阁制?如何看待?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任命支持(代理人)军事进攻政治讹诈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乘机进攻、施压强大弱小革命失败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材料:“辛亥革命那年,我十八岁,对于革命一下子成功,感到莫名其妙的高兴,看看事实,似乎跟理想中的革命不大对头,又感到莫名其妙的忧虑。” ——叶圣陶《革心》 叶圣陶为什么感到高兴,为什么忧虑?三.顺时之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国旗五色旗 洋人的朝廷—清王朝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皇帝梦只能是个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三.顺时之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913—1919年曲线图有什么特点,同什么事件有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什么辛亥革命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长袍马褂灭,新礼服兴
磕头称大人,握手称先生 从这些图片的变化,可见辛亥革命后社会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三.顺时之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四.与时反思——辛亥革命的成败材料: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民众认为孙中山是皇帝,总统是比皇帝更高的头衔。
——《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鲁迅《阿Q正传》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的讲话依据材料小组合作讨论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思考我们今天学习和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何在?四.与时反思——辛亥革命的成败局限性;(1)社会性质没改变
(2)革命任务没完成
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妥协与软弱
(3)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辛亥革命并未失败,只是尚未完成 我们都在为民主共和继续奋斗 民主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辛亥革命革命的社会背景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评价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组织、导火索时间、地点、成果时间成果结果选举临时大总统、定国旗、
《临时约法》(重点了解)1912年1月1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积极评价、消极评价(重点)1.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A2.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  )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
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解析:选D。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解析:选B。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A5.鲁迅先生曾写道:“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的;而革命以后不多久,我就受了奴隶的骗,就变成他们的奴隶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帝国主义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D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