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景观背后的地理过程
运用学科思想研读高考题
地理过程
研读
提取信息
产生问题
形成推理
运用地理原理
联想生活体验
探究
研读高考题
例1.贝壳堤与海岸变迁
高考真题: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
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研读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句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研读
题干中的关键词句
提取信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具体位置?
海岸线位置
为何会变化?
思考这两个问题
尝试作出回答
研读
产生问题
古海
岸带
海岸线
海滨线
平均低潮水位
潮
间
带
潮
上
带
潮下带
现代海岸带
浅海
水下岸坡
海滩
海岸
海岸带示意图
平均高潮水位
赶海拾贝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具体位置?
贝壳堤在海岸线附近
可能原因:
a. 地质历史时期冰期
与间冰期的转换
b. 地壳变动
c. 河流与海浪等外力作用
海岸线位置
为何会变化?
研读
生成信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贝壳堤在海岸线附近
陆进海退
贝壳堤由老到新
黄河下游河道历史上多次改道迁徙,带来大量泥沙淤积
河流与海浪等外力作用
可能原因:
a. 地质历史时期冰期
与间冰期的转换
b. 地壳变动
c. 河流与海浪等外力作用
研读
生成信息
古海
岸带
海岸线
平均高潮水位
平均低潮水位
现代海岸带
浅海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贝壳堤的形成条件
a.贝类物源丰富 b.海水变得清澈
c.泥沙沉积减少 d.海水侵蚀为主
*
贝壳堤的形成条件?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古海
岸带
海岸线
平均高潮水位
平均低潮水位
现代海岸带
浅海
海岸线
陆地生长
海岸线后退
提示了哪些重要信息?
*
多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
海岸位置稳定
研读
形成推理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海岸线变动
河流入海口位置变动
泥沙沉积量大于海水的侵蚀量
陆进海退
多条贝壳堤
海岸线位置向海洋方向推进
河流冲积物
物质来源
河流与海浪
*
泥沙不断沉积形成新的陆地
海浪不断侵蚀新形成的陆地
思考:
1.怎样的地理过程?
2.贝壳堤与海岸变迁关系中,哪一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模拟地理过程
▽
泻湖
海岸线
古海岸线
▽
平均高潮水位
①
▽
平均高潮水位
②
淤泥质海岸
①
泻湖海水变淡
贝壳堤停止生长
泥沙淤积成陆
④
海岸线向前延伸
贝壳堤远离海岸
⑤
泥沙淤积减少
水清贝类丰富
海水侵蚀为主
②
改道
泥沙沉积增多
③
回迁
形成多条贝壳堤
来回迁徙
模拟地理过程
▽
平均高潮水位
③
▽
平均高潮水位
⑤
▽
平均高潮水位
④
贝壳堤对海岸变迁
具有指示意义
例2.游荡河道的水文地质过程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高考真题: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句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研读
提取信息
具体位置?
区域定位
黄 土 高 原
汾
渭
地
堑
黄河小北干流
黄河中游
含沙量大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研读
产生问题
支流汇入、河道摆动、冲淤变化之间的关联?
思考并尝试作出推理
研读
形成推理
支流汇入、河道摆动、冲淤变化之间的关联?
13Km
18Km
5Km
支流汇入
水和沙
季节变化大
水大沙多→有冲有淤
水少沙少→以淤为主
黄土质地
外因
内因
冲淤变化
河道摆动
水沙变幅大
小北干流
堆积性游荡河道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流量大?
流量大需指明具体时间
*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水沙变幅大
限制河道向两侧摆动
河谷窄
河滩小
*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水大沙多
渭河洪峰时水大沙多。结合地图说明对黄河小北干流的影响。
黄
河
渭 河
洪峰时期入黄河水大沙多
水量大
水流受阻
顶托作用
流速减缓
含沙量大
泥沙淤积
水流不畅
上游水位上升
顶托作用
18Km
河道摆动
范围最大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 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渭河倒灌的水量较少
*
堆积性游荡河道的水文地质过程
流量、含沙量变化
河道的演变
河流洪水枯水变化
冲蚀和淤积变化
外力作用
水文过程
河床展宽变浅
主流游荡
心洲、边滩密布
水流散乱
河道景观特点
气候和地形的背景
THANKS
要素关联
时空过程
区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