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考点训练检测卷(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考点训练检测卷(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3 15:32: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考点训练检测卷
(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
一、莫当局外人(19分)
邓 洁
① 作为编队唯一女子特战队员赴亚丁湾护航,这个春天,“能文能武”的北大学生宋玺成了热 点人物,她的故事有如阵阵和风涤荡人心———当人们还在为 90后贴上“丧”的标签时,宋玺和她身 后的很多中国军人带着“国系 90后”的新标识走进人们视野。他们换上戎装、热血卫国,作为家国 一分子,真切诠释着一种“不甘当局外人”的格局与担当。
②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局促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社会冷眼旁观的年轻人:有的仅仅满足于自 己生活中的“小确幸”,有的则困顿于精英体制下的“象牙塔”中,无意关心天下事,正如作家沃特· 科恩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成绩单之外的任何事。”然而,生活在如今的 大时代下,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请不要关闭与世界相通的窗户。万物联通的时代,本就无人能独 善其身,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公共事务、祖国未来、人类理想,皆关乎我们的生 活。虽然个体的声音和行动只不过是千万人中的小小一环,却也能汇入推动与建设的力量当中。
③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青年人的担当和使命,更要求我们在看见日常生 活里的“苟且”时,也把“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当作“与我有关”,如此,才能真正带我们抵达所 期许的“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境界。
④ 从井底一隅跳向广阔社会、从局外走入局内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尽可有多样的选择。 宋玺将这诉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身赴前线的努力,今年两会上的 90后年轻代表们则把这展现成参与国家公共事务讨论的热情;武大樱花节成“樱花劫”,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批评不文明游 客,也是主人翁精神的显现;青年志愿者投身公益,在大山教室里、西部戈壁上留下的身影亦成为当 代青年追逐远方的一抹亮色……
⑤青年人是千姿百态的个体,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集体,这种朝气,体现在对家国命运的敏感 关注中,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努力担当中。这种“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应该多些,再多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3日19版)
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文章开头引用宋玺的故事有何用意?(3分)

3.指出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5.学习文章,谈谈青年人该如何发扬“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5分)




二、19 (分)
材料一:
一米线:又称伸缩隔离带、栏杆座、警戒线、移动护栏杆,“一米线”主要用于大型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输导所必须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被广泛的应用于人流集中场所。银行等涉及金额等行业会在距营业柜台或窗口一米处划线,并在一旁挂牌,以提醒顾客在线后排队等候。心理学上也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原则,说是除了家人、恋人和挚友亲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恰好是一米,超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的心理就会觉得相对紧张,感觉到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也是国际上所通用的“一米线”规定的由来。
材料二:
不能任由“一米线”形同虚设
在银行、医院、办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均设有“一米线”,目的是为起到保护个人隐私,兼顾维护公用秩序、保持公众距离的作用。然而记者近日走访海南海口汽车西站、汽车东站、医院、办证中心发现,没有遵守站在“一米线”外排队的现象普遍存在,市民在“一米线”隔离区域内排队,有的服务窗口前围满了前来办业务的人,市民不自觉排队,有的“一米线”已经被踩踏褪色甚至没影了。
那么,在许多公共服务场所,“一米线”为何普遍形同虚设?
一方面,这么多年来,一些老百姓的隐私、规则、秩序意识还在原地踏步,他们意识不到随意盯着他人输密码、打开钱包等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即便自己被后面的人近距离偷窥也觉得不碍事。更有甚者,有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不屑或不愿排队,随意插队成为习惯,“一米线”在这些人眼里就会视而不见。一旦规则失了守,在从众心理之下,人们对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破坏就更加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在“一米线”失守时,没有主动承担起足够的责任。比如海口汽车西站售票大厅曾安排人员敦促旅客排队,提醒不要逾越“一米线”,“但现在,提醒也没人遵守,所以也懒得提醒了”,“尤其是周五和周日客流量较大,我们忙不过来”。像这样懒得提醒或忙不过来的公共服务场所并不鲜见,有的甚至放任“一米线”被踩踏褪色或消失。如此不作为,是对公共秩序的“破罐子破摔”,甚至可以说,是“一米线”失守背后的又一推手,顾客迟早会用脚投票。事实上,“一米线”不只事关隐私、规则与秩序,还关乎公众的生命安全。据报道,上海一地铁站曾发生一起坠亡惨案,一女士在等地铁时,擅自越过站台前的“一米线”,结果被其他不遵守“一米线”者挤下站台,被地铁轧死,教训惨痛。
材料三:
让“一米线”成为文明线
车站售票窗口前人挤人,医院取药窗口并排站着陌生人,办证中心柜台被多人包围……人们对柜台前的“一米线”视而不见,这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幕。
“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也是一条文明线。文明养成见诸点滴小事,
也依赖对规则的共同呵护。无论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还是公交设立老弱病残孕专座,都离不开这种规则意识。如果缺少对规则的敬畏和捍卫,公共秩序就会大打折扣,文明氛围也难以形成。
文明素养需要个人自律和他律,也需要社会治理的共同发力。从发展的角度看,“一米线”是丈量文明的界线,也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近年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推行网络预约,疏解了人群扎堆的现象;有的地方增加窗口服务供给,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总之,把服务的功能强起来,把规则的要求落下去,把管理的水准提上来,才能化解“一米线”的尴尬,让秩序和文明成为美丽风景。
6.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 )(3 分)
A.心理学上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是一米。
B.在规则失守的情况下,从众心理会使规则和公共秩序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C.一些公共服务场所的“不作为”是导致“一米线”形同虚设的原因之一。
D.“一米线”既是一条文明线,又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
7.材料二中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8.材料三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人们对柜台前的“一米线”视而不见,这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幕。


9.阅读材料三,说说怎样做才能让“一米线”成为文明线。(4 分)


10.在写作课上,徐坤同学打算围绕“一米线与文明”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他搜集到了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说说应该如何安排文章的行文结构。并阐明原因。(6 分)




三、“寒门再难出贵子”吗(13分)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11.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

1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短语的作用。(3分)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13.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请说说理由。(4分)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对这种艰苦生活毫不介意,发愤苦读,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14.根据文义,说说你对“寒门贵子”的理解。(4分)




四、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9分)
叶子鹏 王财忠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甲 。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乙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丙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5.根据选文,请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3分)
①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
②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
③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
甲: 乙: 丙:__________
16.结合选文第④段,说说对加点字的理解。(3分)
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17.下列链接材料,作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3分)
链接材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生死离别之际唯一牵挂的是“王师”何时北定中原,这就是爱国的自觉。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 eq \o\ac(○,不)…………… eq \o\ac(○,要)…………… eq \o\ac(○,在)………… eq \o\ac(○,密)………… eq \o\ac(○,封)…………… eq \o\ac(○,线)………… eq \o\ac(○,内)……………… eq \o\ac(○,答)……… eq \o\ac(○,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考点训练检测卷
(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
一、莫当局外人(19分)
邓 洁
① 作为编队唯一女子特战队员赴亚丁湾护航,这个春天,“能文能武”的北大学生宋玺成了热 点人物,她的故事有如阵阵和风涤荡人心———当人们还在为 90后贴上“丧”的标签时,宋玺和她身 后的很多中国军人带着“国系 90后”的新标识走进人们视野。他们换上戎装、热血卫国,作为家国 一分子,真切诠释着一种“不甘当局外人”的格局与担当。
②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局促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社会冷眼旁观的年轻人:有的仅仅满足于自 己生活中的“小确幸”,有的则困顿于精英体制下的“象牙塔”中,无意关心天下事,正如作家沃特· 科恩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成绩单之外的任何事。”然而,生活在如今的 大时代下,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请不要关闭与世界相通的窗户。万物联通的时代,本就无人能独 善其身,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公共事务、祖国未来、人类理想,皆关乎我们的生 活。虽然个体的声音和行动只不过是千万人中的小小一环,却也能汇入推动与建设的力量当中。
③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青年人的担当和使命,更要求我们在看见日常生 活里的“苟且”时,也把“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当作“与我有关”,如此,才能真正带我们抵达所 期许的“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境界。
④ 从井底一隅跳向广阔社会、从局外走入局内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尽可有多样的选择。 宋玺将这诉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身赴前线的努力,今年两会上的 90后年轻代表们则把这展现成参与国家公共事务讨论的热情;武大樱花节成“樱花劫”,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批评不文明游 客,也是主人翁精神的显现;青年志愿者投身公益,在大山教室里、西部戈壁上留下的身影亦成为当 代青年追逐远方的一抹亮色……
⑤青年人是千姿百态的个体,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集体,这种朝气,体现在对家国命运的敏感 关注中,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努力担当中。这种“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应该多些,再多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3日19版)
1.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青年人莫当局外人。(或青年人要有“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
2.文章开头引用宋玺的故事有何用意?(3分)
引出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兴趣。
3.指出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宋玺、90后年轻代表、武大的学生、青年志愿者等人 的事例,论证了从局外走入局内的方式是多元的,选择是多样的,但都离不开担当,从而有 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首先列举北大学生宋玺的故事,然后从生活中年轻人的局外人的表现入手,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指出青年人要关心天下大事,要沟通世界,努力达到“见自 己、见世界、见众生”境界。最后得出青年人要有“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这一结论。
5.学习文章,谈谈青年人该如何发扬“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5分)
(5分,答出两点即可,语言表达 1分)①不局促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社会不冷眼旁观,关 心天下事。②在如今的大时代下,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要打开与世界相通的窗户。③日 常生活里抵达“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的大境界。④对家国命运敏感关注,对社会责任 努力担当。
二、19 (分)
材料一:
一米线:又称伸缩隔离带、栏杆座、警戒线、移动护栏杆,“一米线”主要用于大型排队秩序控制以及定向人流输导所必须的队列设施和科学的摆放规划。被广泛的应用于人流集中场所。银行等涉及金额等行业会在距营业柜台或窗口一米处划线,并在一旁挂牌,以提醒顾客在线后排队等候。心理学上也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原则,说是除了家人、恋人和挚友亲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恰好是一米,超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的心理就会觉得相对紧张,感觉到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也是国际上所通用的“一米线”规定的由来。
材料二:
不能任由“一米线”形同虚设
在银行、医院、办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均设有“一米线”,目的是为起到保护个人隐私,兼顾维护公用秩序、保持公众距离的作用。然而记者近日走访海南海口汽车西站、汽车东站、医院、办证中心发现,没有遵守站在“一米线”外排队的现象普遍存在,市民在“一米线”隔离区域内排队,有的服务窗口前围满了前来办业务的人,市民不自觉排队,有的“一米线”已经被踩踏褪色甚至没影了。
那么,在许多公共服务场所,“一米线”为何普遍形同虚设?
一方面,这么多年来,一些老百姓的隐私、规则、秩序意识还在原地踏步,他们意识不到随意盯着他人输密码、打开钱包等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即便自己被后面的人近距离偷窥也觉得不碍事。更有甚者,有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不屑或不愿排队,随意插队成为习惯,“一米线”在这些人眼里就会视而不见。一旦规则失了守,在从众心理之下,人们对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破坏就更加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在“一米线”失守时,没有主动承担起足够的责任。比如海口汽车西站售票大厅曾安排人员敦促旅客排队,提醒不要逾越“一米线”,“但现在,提醒也没人遵守,所以也懒得提醒了”,“尤其是周五和周日客流量较大,我们忙不过来”。像这样懒得提醒或忙不过来的公共服务场所并不鲜见,有的甚至放任“一米线”被踩踏褪色或消失。如此不作为,是对公共秩序的“破罐子破摔”,甚至可以说,是“一米线”失守背后的又一推手,顾客迟早会用脚投票。事实上,“一米线”不只事关隐私、规则与秩序,还关乎公众的生命安全。据报道,上海一地铁站曾发生一起坠亡惨案,一女士在等地铁时,擅自越过站台前的“一米线”,结果被其他不遵守“一米线”者挤下站台,被地铁轧死,教训惨痛。
材料三:
让“一米线”成为文明线
车站售票窗口前人挤人,医院取药窗口并排站着陌生人,办证中心柜台被多人包围……人们对柜台前的“一米线”视而不见,这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幕。
“一米线”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也是一条文明线。文明养成见诸点滴小事,
也依赖对规则的共同呵护。无论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还是公交设立老弱病残孕专座,都离不开这种规则意识。如果缺少对规则的敬畏和捍卫,公共秩序就会大打折扣,文明氛围也难以形成。
文明素养需要个人自律和他律,也需要社会治理的共同发力。从发展的角度看,“一米线”是丈量文明的界线,也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近年来,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推行网络预约,疏解了人群扎堆的现象;有的地方增加窗口服务供给,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总之,把服务的功能强起来,把规则的要求落下去,把管理的水准提上来,才能化解“一米线”的尴尬,让秩序和文明成为美丽风景。
6.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 A )(3 分)
A.心理学上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是一米。
B.在规则失守的情况下,从众心理会使规则和公共秩序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C.一些公共服务场所的“不作为”是导致“一米线”形同虚设的原因之一。
D.“一米线”既是一条文明线,又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尺。
7.材料二中第四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举例论证(1 分)。列举海口汽车西站售票大厅工作人员因“懒得提醒”和“忙不过来”成果放任“一米线”形同虚设的事例(1 分),有力地论证了“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在‘一米线’失守时,没有主动承担起足够的责任”是“一米线”形同虚设的一个重要原因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 分)
8.材料三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人们对柜台前的“一米线”视而不见,这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幕。
不能(1 分)。“经常”指“常常,时常 ”,强调公共场所中人们对“一米线”视而不见的现象普遍存在,突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1 分)。如果删去,表达的意思就变了。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 分)
9.阅读材料三,说说怎样做才能让“一米线”成为文明线。(4 分)
①从个人角度说,要从小事做起,共同呵护规则,敬畏和捍卫规则;②从社会治理角度说,要强化服务功能 ,落实规则要求,提高 管理水准。(每点 2 分)
10.在写作课上,徐坤同学打算围绕“一米线与文明”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他搜集到了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结合材料,说说应该如何安排文章的行文结构。并阐明原因。(6 分)
示例:首先从材料一中筛选信息阐述什么是“一米线”,并从材料二中提取出日常生活中与“一米线”有关的不文明现象(2分);然后从材料二中提取相关信息阐述与“一米线”有关的不文明现象的形成原因(2分)。原因:这样行文符合人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知规律(1 分),而且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论证结构能使论证有理有据,更容易被读者接受(1 分)。
三、“寒门再难出贵子”吗(13分)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11.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
举例论证;论述了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的观点。
1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短语的作用。(3分)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这个短语说明了这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1分),并非是编造出来的,更具有说服力(1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1分)。
13.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请说说理由。(4分)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对这种艰苦生活毫不介意,发愤苦读,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恰当(1分),因为范仲淹出身贫寒,生活艰苦,是一个“寒门弟子”(1分),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可见寒门是可以出贵子的,与本文作者的观点相符(2分)。
14.根据文义,说说你对“寒门贵子”的理解。(4分)
“寒门贵子”指的是出身贫寒,经受过某种挫折,但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再加社会的强大支持,最终取得成功,创造出辉煌人生的人。
四、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9分)
叶子鹏 王财忠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甲 。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乙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丙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5.根据选文,请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3分)
①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
②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
③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
甲: 乙: 丙: 甲:3 乙:1 丙:2
16.结合选文第④段,说说对加点字的理解。(3分)
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把爱国力量比作“精神原子弹",生动形象,有力地论述了“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一分论点,让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17.下列链接材料,作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3分)
链接材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生死离别之际唯一牵挂的是“王师”何时北定中原,这就是爱国的自觉。
这一则材料最适合作为第2段的论据。因为材料用爱国诗人陆游生离死别还念念不忘“北定中原"体现爱国的自觉这一事例与第二段的论点“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一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