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ī xiè( )工程系的谢皮罗jiào shòu( )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xǐ zǎo( )水时,水的xuán wō( )总是朝nì shí zhēn( )方向旋转。
二、我能区分下列生字并分别组词。
惯( ) 观( )圃( ) 旋( )
贯( ) 研( )葡( ) 漩( )
三、我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普通 普遍
1.这条( )的公路要扩展改造成高速公路。
2.这是一种非常( )的现象。
兴趣 趣味
3.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超大( )。
4.这是一道( )性很强的物理题目。
四、照样子,写成语(至少两个)
①世上无难事(五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百思不得其解(六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天气难道不好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密卡尔逊无法回答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都有同一种蚯蚓的问题,说明他没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 )
(2)魏格纳能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说明他善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 ( )
(3)奥地利医生的研究只是有趣,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
(4)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都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勤于探索。( )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的
事例说明道理。 ( )
七、课内阅读。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刚要跨入实验室大门,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本段文字中波义耳发现了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波义耳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全文可知,选文运用了___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___________的观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也可以说明这个真理?举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机械 教授 洗澡 漩涡 逆时针
三、普通 普遍 兴趣 趣味
四、快刀斩乱麻、民以食为天;不分青红皂白、万变不离其宗
五、(1)波义耳走去。
(2)今天的天气很好。
(3)波义耳难道不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吗?
六、(1)× (2)√ (3) × (4) √ (5)√
七、1.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2.石蕊试纸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3.举例论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运用具体事例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1张PPT)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叶永烈,著名小说作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等,1940年8月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现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上海文史馆馆员、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代表作品 《小灵通漫游未来》《“四人帮”兴亡》《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习惯
ɡuàn
花圃
pǔ
惯
圃
盐水
yán
溅起
jiàn
盐
溅
花蕊
ruǐ
魏国
wèi
蕊
魏
搜索
sōu
蚯蚓
qiū
搜
蚯
蚯蚓
yǐn
阶级
jiē
蚓
阶
海域
yù
域
真理 诞生 纬度 领域 锲而不舍 事例
疑问 花圃 搜集 蚯蚓 实验 阶段
灵感 机遇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多音字
华
根据下列解释写词语。
(1)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 )
(2)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3)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
(4)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
司空见惯
追根溯源
不可思议
见微知著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变色受启发,发明石蕊试纸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发现地图中的秘密,整理出“大陆漂移学说”
睡眠专家阿瑟林斯基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与做梦有关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这句话中“?”“!”分别代表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发现问题并不断发问;“!”指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了真理。
好处: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默读3~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三个具体事例中的“?”是什么?由此发现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把“?”拉直变成“!”的呢?
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想一想:化学家波义耳问了些什么问题?
(1)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
(2)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3)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反应?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种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制成了……石蕊试纸。
由此发现的“!”是什么?
波义耳把“?”变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
!
波义耳敏锐地从紫罗兰遇盐酸变色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紧紧抓住问题思考,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终制成了酸碱试纸,把“?”拉直变成“!”。
填写表格
化学家波义耳
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了
这种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反应?
大部分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默读第4~5自然段,自主学习第二个和第三个事例,并填写表格。
填写表格
化学家波义耳
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了
这种物质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反应?
大部分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气象学家魏格纳
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的西海岸凹凸部分刚好吻合
这不会是一种吻合吧?
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睡眠研究阿瑟林斯基
儿子睡觉时,眼珠子忽然转动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子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读第6~7自然段,说说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提出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课文所选的三个事例中的人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你能从文中找两个词语来概括吗?
共同点是他们都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勤于探索。文中“见微知著”“锲而不舍”就是对他们这一优秀品质的最好的诠释。
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要想获得真理,就要做到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坚持不懈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培养自己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真理。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发明石蕊试纸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总结观点——见微知著,不断探索
本文开篇直接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着通过酸碱试纸的发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有关三个具体的事例说明这一观点,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只有具备见微知著的观察力、独立的思考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发现问题,发现真理。
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看书思考问题时,一个苹果落了下来,他立刻想到,苹果为什么不会飞到天上而是一定会掉到地上呢?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看到烧水时水壶冒蒸汽,经过思考、实验,最后改良了蒸汽机。
我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普通
普遍
1.这条( )的公路要扩展改造成高速公路。
2.这是一种非常( )的现象。
3.他的这个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超大( )。
4.这是一道( )性很强的物理题目。
兴趣
趣味
普通
普遍
兴趣
趣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