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3 18:0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节日燃放烟花 B.木炭烤熟食物
C.西瓜榨成西瓜汁 D.檀树皮制成宣纸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锈铁钉 B.山泉水 C.液态氧 D.鲜牛奶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4.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难溶于水 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浓氨水易挥发 D.钨丝难熔化
5.“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
A.多植树造林 B.开发绿色能源
C.焚烧废旧塑料 D.减少煤的燃烧
6.在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①试管夹 ②酒精灯 ③石棉网 ④镊子 ⑤铁架台 ⑥坩埚钳 ⑦药匙 ⑧止水夹
A.①②⑦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转移液体
8.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9.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等领域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胆矾的(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黑,试管口出现水珠  
B.镁带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有黑烟产生
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镁带与食醋接触后产生大量气泡
11.上海电视台曝光了某公司使用过期变质肉类加工快餐原材料。变质肉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下列有关硫化氢的介绍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 B.点火时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溶解于水、乙醇及甘油中 D.具有臭鸡蛋气味
12.下列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氧气 B.氮气、硫
C.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 D.红磷、稀有气体
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9 mL B.小于9 mL 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
14.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止水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止水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生物航空煤油是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技术生产的。我国正积极研发餐饮废油(地沟油)和海藻加工生产生物航空煤油的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项技术有助于缓解民用航空业的能源问题
B.生物航空煤油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地沟油”流入餐桌会对食用者产生危害
D.“地沟油”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变废为宝
二、填空题(25分)
16.(4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它是一门以____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7.(6分)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2)仪器⑤和⑧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常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 mL溶液?________(填“能”或“否”)。
18.(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4.5 mL溶液,需要的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 。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2 mL的液体加热时所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分)白醋和白酒是家庭厨房中两种常见的调味品,它们分别是醋酸(CH3COOH)和酒精(C2H5OH)的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醋酸和酒精的化学符号可知,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醋酸和酒精都属于________(填“纯净”或“混合”,下同)物,白醋和白酒都属于________物。
(2)如何鉴别白醋和白酒?
分别闻两种液体的气味,有酸味的是________,有特殊香味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20分)
20.(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上图错误示例除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通常状况下,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 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四、探究实验题(20分)
22.(8分)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叶脉书签,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选取大小适当、稍老一些的树叶(如桂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100 g 1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10~15 min(不搅拌),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色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
(1)在制作过程中,需称取12 g氢氧化钠固体。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取时,要将其放在____________中,称量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则应________(填序号)。
A.增加砝码 B.移动游码
C.取出一些氢氧化钠固体 D.再加一些氢氧化钠固体
(2)量取88 mL的蒸馏水,量取时最好选用__________(填“10 mL”“100 mL”或“500 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88 mL水的量筒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完全溶解后得到了100 g 12%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明的操作是否正确?为什么?
(4)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作叶脉书签,请指出图中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如图是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的装置。试回答: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将碱式碳酸铜装入试管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4)实验完毕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C 2.C 
3.B 点拨: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易潮解和腐蚀性强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B错误。
4.D
5.C 点拨: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
6.D 7.D 8.C 9.A
10.B 点拨: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1.B 点拨:点火时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其他各项描述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2.D 方法规律: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净化后的空气、澄清石灰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前者是纯净物的条件,故可排除A、C,在B、D中,硫为纯净物,不符合后者为混合物的条件,又可排除B,因此答案选D。
13.B 方法规律:本题可采用特殊值法解答。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就不足79 mL,假设为78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由于仰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剩余的液体就比70 mL多,假设为71 mL,则倒出的液体就为78 mL-71 mL=7 mL,小于9 mL。
14.D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误差分析法解答。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导致测定结果小于1/5的原因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导致测定结果大于1/5的原因有:①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过慢,②止水夹没有夹紧。
15.B
二、16.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实验
17.(1)⑥ (2)烧杯;玻璃棒
(3)酒精灯;胶头滴管 (4)否
18.(1)10 mL量筒 
(2)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5)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19.(1)碳、氢、氧;纯净;混合
(2)白醋;白酒
三、20.(1)B (2)①A造成药品污染 ②C打破试管底部(或D容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
(3)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 ②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合理即可) 点拨:(1)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A不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药品时试管要先横放,故C不正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不正确;B给液体加热操作正确,故答案选B。(2)①A中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容易污染试液;②向试管中加入块状药品时,试管要先横放,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起来,防止打破试管;D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3)只有正确操作才不会发生危险或破坏仪器、浪费药品,故(3)答案可以为: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洒出失火;③用手接触药品,腐蚀手,污染药品;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他人,液体喷出伤人(选择其中两个即可)。
21.(1)①通常状况下,臭氧是淡蓝色气体 ②有强氧化性 ③可用于杀菌和消毒
(2)化学
(3)开放性问题,只要举出一种具体物质,且指出其中一项有益的用途和一项有害的情况均可。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含量过多也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四、22.(1)小烧杯;C
(2)100 mL;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不正确;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4)①烧杯底部没有垫石棉网
②酒精灯内酒精太多
23.(1)铁架台;酒精灯;烧杯
(2)先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碱式碳酸铜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起来
(3)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
(4)先把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来,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进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5)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小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