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请同学们将选择题答案按题号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如第18题答案涂在答题卡序号18处,主观题对应答题卡序号处无需填涂。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③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④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⑤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⑥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费孝通《美美与共》,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各美其美”,就是要懂得欣赏本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
B. 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短长,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的做法是错误的。
C. 中国人有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D. 只要人们在文化心态、思想观念上进行一场深刻的大变革,人类就能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从文化心态角度,联系历史与现实,侧重论述了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设想的艰难与可能。
B. 文章第二段,综合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手法,剖析了当今中国学术界所存在的病态心理产生的缘由。
C. 文章第四段,以历史上日本学习、接受唐文化为例,论证“美人之美”对促进自身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作者指出建立“和而不同”世界的前提是革新思想观念,树立起“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因为妄自尊大的病态心理,现在已经沦为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 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根源在于民众的心理被扭曲了。
C. 对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正确的做法是用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审视它,并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它。
D. “天下大同”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人类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摘编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材料二:
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
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11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刺激措施的提振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1400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11年牛市结束。
(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
材料三: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
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
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于2月3日宣布筛选出5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参考。
上海深兰科技根据新冠病毒全序列基因组,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当前已完成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256种规则的变换统计,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借助AI算力预测新型冠状病毒今后的进化特点和方向,为防范病毒下一步变异提供依据,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摘编自《AI抗疫:人工智能国家试验区显身手》)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相比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所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所需时间约少2天。
B. 结合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C. 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直至“官宣”大流行,世卫组织的措辞在不断升级。
D. 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的研究,可以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除了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也应当引起警惕,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
B. 由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世卫组织将会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将会给全球各国带来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C. 在疫情的冲击下,近期美国股市震荡加剧,纽约三大股指多次暴跌,道指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深跌逾1400点,被认为由牛转熊。
D. 除了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人工智能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助力。
二、古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共28分)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人墓碑记》“赠谥褒美”中,“赠”指追授死者官位,“谥”指谥号,褒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的称号。
B.《左传》是记录春秋战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C.《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中,“人”是“民”的意思,这里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文中“则思止以安人”也是这个用法。
D.《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即“元丰七年”,是古人纪年的一种方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份。X+X+K]
7.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计算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请:申告
C.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
D.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腾:传播
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B.约为婚姻 秦王为赵王击缻
C.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3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大王来何操?
D.古之人不余欺也。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②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勣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法律,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据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3分)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4分)
(3)、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①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②。
[注]①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②瓜洲:在长江北岸,是运河入长江处,有渡口与镇江相通。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又见新秋”,着一“又”字说明不止一次在此见到新秋,隐含着词人无限的悲慨。
B. “神州”在词中借指已沦陷的中原地区;“塞草连天”,以乐景反衬思念故国的悲情。
C.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词人触景生情,慨叹昔日的一切都随江水东流而逝去。
D. 作为一首小令,本词虽篇幅短小却情韵深厚,在感时伤世中寄寓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14. 请简要赏析本词末句“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穿战裙,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穿战裙,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 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 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 ,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斑斑泪痕。( )
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活,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 ,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事半功倍 无懈可击 巧舌如簧 夸夸其谈
B.事倍功半 无懈可击 巧言令色 夸夸其谈
C.事半功倍 天衣无缝 巧言令色 夸大其词
D.事倍功半 天衣无缝 巧舌如簧 夸大其词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B.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C.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则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和作品有了真情的灌注,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B.语言和作品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史弥新,是因为有了真情的灌注。
C.有了真情的灌注,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D.有了真情的灌注,语言和作品就可以历久弥新而抵御时光,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据《韩非子》记载:晋文公的时候,炊事宫呈上的烤肉上有毛发缠绕在上面。文公叫来炊事官训斥道:“你想让我噎着吗?为什么在烤肉上有绕着的毛发?” 假如你是炊事官,
你该说一段怎样的话来为自己辩白。 要求:①所写语言要有逻辑推理过程;②不超过 75字
4、 名著阅读(本题共 4小题,14分)
20.(1) ▲ 掣了一根花签,上面是一枝杏花,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1分)
(2)根据图片提示的情节,依次写出相关情节。(4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3)众姐妹制作的灯谜,都有对自己人生归宿与生存状态的暗示, 之谜的谜底是爆竹,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 之谜的谜底是算盘,暗示她命运不通达,为中山狼所摧残;探春之谜的谜底是 ,暗示她 ;惜春之谜的谜底是 ,暗示她日后出家。(5分)
21. 净虚老尼托付凤姐退亲一事,凤姐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你怎么理解她的话?可见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
五、微写作(12分)
材料一:杨文医生还尸骨未寒,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发生伤医事件,多名医生被砍伤,其中陶勇医生受伤最为严重,后脑勺、胳膊多处被砍伤,左手被砍断,他将再也无法拿起手术刀。
材料二: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钟南山院士在当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是最早质疑权威专家,参与并领导了整个抗击非典疫情的工作。17年后,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他号召群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是84岁高龄的他毅然前往疫情一线。
材料三:“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前线医务人员被感染……
材料四: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者报名已经满员,一封报名加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治疗活动的申请书中写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材料五:1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他们医治我们,我们守护他们》:是他们,以仁心仁术在我们与疾病之间筑起了一堵墙,以担当、付出、坚守载起了无数人的希望。
在这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大家感恩、信赖、呵护医务工作者。
要求: (1)格式正确,内容符合要求。
(2)语言得体,字数在200左右。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
1. D 说法绝对。“只要……人类就能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错,原文第六段“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要使人类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需要多种条件共同作用,并非“…的文化心态”就可以实现。
2. A “侧重论述了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设想的艰难与可能”错误,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来看,文章的侧重点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3. D A项,说法绝对,“已经沦为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错,文章第二段“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并非已经沦为井底之蛙。B项,“根源在于民众的心理被扭曲了”错,原文第二段“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由此得出根源并非是扭曲的心理。C项,曲解文意,“对纷至沓来的异文化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它”错,原文“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所以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的是中华文化,而非异文化。
4. B “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5. B “将会正式宣布”错误,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可见已经正式宣布。
6.C(A项中“谥”是褒贬死去的帝王和高官;B项中,《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D项中,“丁丑”是用来记日的,“干支”循环相配可以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7.A(列数罪状)
8.C(连词,表修饰;A项,介词,因为/介词,用;B项,动词,结为/介词,替;D项,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副词,表祈使)
9.B(省略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10、C
11、A(A项“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理解有误,原文是“密得宝藏书,辄称善”。)
12、(1)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徇私偏袒内外亲属(父母兄弟),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赋分点:“阿党”“按讯”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来送他起程。(得分点:行为,先,为,敛)(4分)
(3)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微”“文”各1分,句式1分)
13. B “以乐景反衬思念故国的悲情”错,原诗“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意为边塞的衰草连天,连绵不断,什么地方才是神州大地呢,并非乐景。
14. 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本词末句描绘了一幅新秋明月冉冉升起,一叶扁舟,持竿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因报国无门而抑郁孤独和无可奈何的悲慨之情。
15(1)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6. A
“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根据文中论及“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的效果,应选择“事半功倍”。第二处,“无懈可击”:指没有一处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说话办事等十分严密,找不到漏洞。“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破绽。“在事实和逻辑层面”应选择“无懈可击”。第三处,“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根据文中“投机者”“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应选择“巧舌如簧”。第四处,“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措词夸张,超过事实。根据文中“强调善用语言”“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应选择“夸夸其谈”。故选A。
17. C
A项,“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递进失当,应改为“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B项,“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语序不当。根据前文指出要“重视语言,善用语言”,那么“反过来看”,“轻视语言”则应放在句首,后面递进失当。D项,“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定失当。删掉“切忌不要”与“否则”。故选C。
18. C 根据前文“依稀可见斑斑泪痕”,应该承接“有了真情的灌注”,排除A、B两项。D项“历久弥新”“抵御时光”“永不枯竭的活力”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19一定是小人陷害。因为肉都烤熟了而毛发还缠绕在上面不被烧掉,这怎合乎事理?臣不 敢让王噎着,所以毛发一定是肉熟后有人故意而缠绕。
20(1)探春
(2)黛玉葬花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抄检大观园(晴雯倒箧)
(3)元春,迎春,风筝,日后远嫁,佛前海灯
21她的话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这件事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贾家完全能办得到。第二层意思是说这事你去求老爷太太还不如求我。第三层意思是说事情不是白办的,你得拿大笔银子。(一点一分)表现了她狡诈、贪婪的性格。(性格1分)
微写作:格式5分,内容主题5分,语言表达2分
“尊重医护,拒绝伤医”倡议书(标题1分)
尊敬的广大市民: (称呼1分)
新冠肺炎在全国蔓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是挺身而出的医务工作者为我们抵挡万千“敌人”。但是就在医务工作者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的时候,骇人听闻的闹医伤医事件却依然发生,因此,我倡议: (背景和原因1分)
第1、 懂得感恩,向所有医者表达感谢。
第二,尊重理解,信任医生的专业知识。
第三,关爱呵护,“他们医治我们,我们守护他们”。
让我们一起行动,从自身做起,信赖、呵护、感恩身边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共同撑起守望健康、守望幸福的中国梦。(结尾1分)
一名高中生(落款与时间1分)
2020年3月27日
倡议书写作指导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加上倡议内容,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或者写成主标题、副标题并存的形式。
(二)称呼
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
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注意事项:
第一,符合相关规定,叙述属实。
倡议书是公开发表向大家提出倡议的,在社会上一般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倡议书的内容应来自于官方事实,并且当符合时代精神,所提出的建议必须切实可行,务必做到与国家的政策方针相一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语言得体,精炼贴切。
倡议书的受众群体不确定,这就要求其措辞要贴切,富有鼓动性,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得到大家的响应。同时,倡议书的篇幅不能过长,要言简意赅,条理分明,通俗易懂。
【参考译文】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李密不能采用。后来随同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勣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西行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
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进见太宗,魏征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灾祸缠身被杀,使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空的名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
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不答应,魏征恳切请求,多次推辞,退意更坚。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无正寝,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为之营构,仅用五天完工。赐给魏征素褥布被,以遵从其意愿。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闻,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宫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