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课件(20张PPT)+教案+3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课件(20张PPT)+教案+3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03 17:03:31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5节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课时
新课引入
《【情境素材】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运动的物体往往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若用符号E表示机械能,则物体的机械能为
E=Ep+Ek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蹦极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撑竿跳高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想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物体在某一时刻处在高度为h1的位置A,这时它的速度是v1。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下落到高度为h2的另一位置B,这时它的速度是v2。支持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垂直,故支持力不做功。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从动能定理知道,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即
从动能定理知道,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即
从动能定理知道,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即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把上式移项后得到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末态机械能
初态机械能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这类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系统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规律比较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表达式 E1=E2,ΔEk=-ΔEp
ΔEA=-ΔEB W=ΔEk
使用范围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无条件限制
研究对象 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 质点
物理意义 重力或弹力做功的过程是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
应用角度 守恒条件及初末状态机械能的形式和大小 动能的变化及合外力做功情况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规律比较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选用原则 (1)无论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条件合适时,两规律都可以应用,都要考虑初、末状态,都不需要考虑所经历过程的细节。
(2)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一般都能用动能定理解决;能用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不一定都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
(3)动能定理比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更广泛、更普遍。
思想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都是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状态的变化,中间过程都有力做功,列式时都要找两个状态,所列方程都用标量的形式表达。
典题剖析
例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物体A的机械能守恒
B.乙图中,物体B在大小等于摩擦力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
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的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丁图中,小球由水平位置A处静止释放,运动到B处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CD
典题剖析
例2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
课堂小结
第5节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 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2. 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3. 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 尝试从力与运动、功与能的不同视角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情境素材】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根据视频内容切入机械能守恒话题。
讲授新课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讲解机械能的概念。
运动的物体往往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物体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若用符号E表示机械能,则物体的机械能为
E=Ep+Ek
教师活动:播放蹦极的视频,描述能量的转化。
教师活动:播放撑竿跳高的视频,描述能量的变化。
教师设问: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

教师活动:以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换为例,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想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物体在某一时刻处在高度为h1的位置A,这时它的速度是v1。经过一段时间后,物体下落到高度为h2的另一位置B,这时它的速度是v2。支持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垂直,故支持力不做功。
从动能定理知道,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即

另一方面,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即

从以上两式可得

这就是说,重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把上式移项后得到



等式左边为物体末状态动能与势能之和,等式右边为物体初状态动能与势能之和。
可见,在只有重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与重力势能互相转化时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同样可以证明,在只有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弹性势能可相互转化,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教师活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这类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系统的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强调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教师活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能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规律 比较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表达式 E1=E2,ΔEk=-ΔEp ΔEA=-ΔEB W=ΔEk
使用范围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无条件限制
研究对象 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 质点
物理意义 重力或弹力做功的过程是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
应用角度 守恒条件及初末状态机械能的形式和大小 动能的变化及合外力做功情况
选用原则 (1)无论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条件合适时,两规律都可以应用,都要考虑初、末状态,都不需要考虑所经历过程的细节。 (2)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一般都能用动能定理解决;能用动能定理解决的问题不一定都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 (3)动能定理比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更广泛、更普遍。
思想方法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都是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状态的变化,中间过程都有力做功,列式时都要找两个状态,所列方程都用标量的形式表达。

典题剖析
例1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物体A的机械能守恒
B.乙图中,物体B在大小等于摩擦力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
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的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丁图中,小球由水平位置A处静止释放,运动到B处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BCD
解析:题图甲中重力和弹力做功,物体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A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题图乙中物体B除受重力外,还受支持力、拉力、摩擦力,但当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时,除重力之外的三个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故B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题图丙中绳子的张力对A做负功,对B做正功,两者代数和为零,又不计任何阻力,故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题图丁中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故D正确。
例2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

A.重力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B.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D.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球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做正功,弹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及动能都要发生变化,任意两种能量之和都不会保持不变,但三种能量有相互转化,总和不变,选项D正确。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