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短诗五首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尹( yǐn) 墓畔(pàn)
B.卞(biàn)一束(shù)
C.寂寞(jì) 飞奔(bèn)
D.舵手(duò) 装饰(shì)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霜风呼呼的吹着。
霜风:________________
(2)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闲话:__________
(3)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装饰:__________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4.下面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统一》一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聂鲁达,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B.《萧红墓畔口占》一诗的作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C.《风雨吟》一诗的作者芦荻,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D.卞之琳是“薪月派”代表诗人,与李广田、何其芳合称汉园三诗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提升练习
1.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1)一(2)题。
断 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韵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2)下列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 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答:____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
答:____
模拟练习
1.仿照示例,任选事物,解释其特点并阐发一定的道理。
示例:蜡烛
①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②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泪。
选取事物: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综合实践。
(1)(★★☆)下图是一幅清明图,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
(2)(★★☆)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从“春雨惊春清谷天”中任选一个节气(示例除外),阐释其含义。
节气:清明
含义: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答: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贵州安顺中考,4)下列语段空白处填人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浙沥,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干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
2.(江苏苏州中考,9-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一(2)题。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寻梦?撑一支长篙,
作别西天的云彩。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那河畔的金柳, 满载一船星辉,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波光里的艳影, 但我不能放歌,
在我的心头荡漾。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软泥上的青荇,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悄悄的我走了,
我甘做一条水草! 正如我悄悄的来:
那榆阴下的一潭, 我挥一挥衣袖,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不带走一片云彩。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答: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安徽中考)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 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改为“_______”。
[我阅读 我创作]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诗五首
1.C“奔”是多音字,此处应读bēn。
2.答案(1)刺骨的寒风。(2)闲谈时所说的话。(3)点缀、装点。
3.B 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风/从大地/卷来。
4.A聂鲁达是“匈牙利诗人”有误,应为“智利诗人”。
1.答案(1)B(2)A (1)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因此B项不恰当。(2)“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错,本诗表现了陌生人间因偶遇而产生的相知相惜的缘分。
2.答案(1)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明亮的月亮洒下光辉,我与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并排站立在旷野上接受寒风的洗礼,我却没有靠在大树身上,让它为我遮蔽风寒。(2)一个“却”字,既没有贬低树的高大,又凸显出“我”的傲然自立。身处艰难困境,诗人与树“并排立着”,“没有靠着”大树,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1.答案(示例)粉笔①一张智慧的犁,耕耘在黑土上。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答案(1)(示例)这是一幅名为“清明”的图画,图上有两个女子在放纸鸢,两个小孩子一个蹲着,一个站着,在准备放纸鸢;图上草木转绿,杨柳依依,隔着烟雾也能看到隐隐绿意。
(2)(示例1)雨水气温回升、降水增多。(示例2)惊蛰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示例3)谷雨春雨绵绵,百谷萌生。
1.B本题考查句子衔接。通读各句,明确选段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然后结合语境,从题干与备选句中关键词的搭配、照应角度确定答案。“青芜如毯”与“绿茵遍野”相照应,“雨”和“千缕缤纷”相照应,“秋花”与“红叶清风”照应,“冬雪”与“玉田琼屋”“洁白”相呼应,所以选择B。
2.答案(1)“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2)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A
(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②不耻下问请教
(3)(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