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唐雎不辱使命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jū) 专诸(zhū) 天下缟素(gǎo)
B.彗星( huì) 怫然(fó) 休祲降于天(jìn)
C.免冠( guān) 韩傀(guī) 岂直五百里哉(qǐ)
D.徒跣( xiǎn) 庆忌(jì) 以君为长者(zhǎng)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在意)
B.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___________
4.填空。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
(2)唐雎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他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
提升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聂政之刺韩傀也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怀怒/未发,休程/降于天
3.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对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中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
4.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项是( )
①秦王不悦
②秦王怫然怒
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模拟练习
1.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泰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秦王不悦( )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____,而唐雎语气____。
2.比较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
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④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节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注]①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②邯郸: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③赵王:赵孝成王。④卒然:“卒”同“猝”,突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曰____
③存赵国________
④唐雎谓信陵君曰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秦王怫然怒 然则北通巫峡
B.赵王自郊迎 自非亭午夜分
C.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D.人之憎我也 聂政之刺韩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语段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四川南充中考,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2.(新疆乌鲁木齐中考.10-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3)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校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
马无故亡而人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四川成都中考B卷)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
答: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同日”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展纲
①《唐雎不辱使命》:唐雎□□□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
②《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尝尽人生酸辛
10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
基础练习
1.B怫 fú。
2.C“缟素”应为“穿白色丧服”之意。
3.答案(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2)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这是轻视我吗?
4.答案(1)西汉 刘向33 (2)安陵有胆有识
(3)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提升练习
1.D D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介词,到/介词,从。B.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
C.介词,用/连词,因为。
2.A A项正确朗读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3.C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共三十三篇,分十二策。D.应是“三个有志之士”。
4.D ②“怫然怒”直接描写了秦王的“蛮横”;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中的“谓”字,使其蛮横态度毕现;④“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中,以“天子”自居,威吓唐雎,足见秦王的蛮横。
模拟练习
1.答案(1)①高兴,愉快②派遣(2)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土地就要守住它。(3)委婉 坚定
2.答案(1)①同“苍”②道歉③使……生存④告诉, 对……说
(2)D
(3)①平民发起怒来,只不过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别人对我有好处,我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好处,我不能不忘记。
(4)①相同点:形式上都运用了人物对话描写;语言上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②不同点:[甲]文主要写唐雎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表现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善于雄辩的特点。[乙]文主要写唐雎忠告信陵君:切忌以恩人自居。话虽不多,却发人深省;表现了唐雎的为人处世之道。
解析(1)根据积累直接作答,或根据句意推测词义。注意古今异义词“谢”。(2)A.……的样子/虽然如此。B.从/如果。C.裸露/只,仅仅。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徒’’“跣…‘以”“德”“忘”等关键词要准确翻译,注意语句要通顺。(4)两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通过分析选段内容和人物的语言可得出两文的异同。
五年中考全练
1.B“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的陈述都有错误。应为:司马迁的《史记》为纪传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编年体。
2.答案( 1)A
(2)①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②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综合性学习
答案(1)①体悟美好②传承文化③提升气质④转变风气
(2)①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②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精读③做点读书笔记④加深理解,扩展视野
(3)(示例)①入险境 阴谋落空 ②显出社会冷暖 旧长衫新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