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诗词曲五首
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窦( dòu) 风掣(zhì) 潼关路(tóng)
B.瀚海( hàn) 寥落(liáo) 饮归客(yìn)
C.舂谷(chūn) 阑干(lán) 冷难着(zhuó)
D.羹饭(gēng)兜鍪(máo) 锦衾薄(qīn)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B.坐断东南战未休(占领,占据)
C.瀚海阑干百丈冰(浩瀚的大海)
D.望西都,意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3.指出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 )
A.《山坡羊·潼关怀古》一张养浩一明代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岑参一唐代
C.《过零丁洋》一文天祥一南宋
D.《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辛弃疾一南宋
4.默写填空。( )
(1)出门东向看,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2)__________________?曹刘。___________。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能力练习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
2.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下列对《过零丁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
B.《过零丁洋》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承接上联,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充满凄楚。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
模拟练习
1.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维《使至塞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句的意思是:在萧关遇到了等候的骑兵,说都护在燕然前线。
B.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从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D.杜牧的《泊秦淮》讽刺了那些不顾国事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烟花三月下扬州”被称为“千古丽句”,请说说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1.(山东青岛中考,4,)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陶渊明并不在意衣裳被夕露沾湿,他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这句诗,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C.《过零丁洋》一诗,写诗人看着寥落的群星,面对飘飞的柳絮,望着漂荡的浮萍,想到国势危亡,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指漂泊在外、旅居他乡的游子,与《约客》一诗题目中的“客”含义不同。
2.(江苏连云港中考.7-8)阅渎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呜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南昆明中考,8,)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白《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
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我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2018年6月15日)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诗词曲五首 答案
基础练习
1.B A.掣chè。C.舂chōng。D.鍪móu。
2.C“瀚海”应解释为“沙漠”。
3.A 张养浩是元代文学家,不是明代人。
4.答案(1)泪落沾我衣(2)天下英雄谁敌手 生子当如孙仲谋(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5)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提升练习
1.C正确的划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C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对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同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方法。C项显然不符合这一特点。
3.D“全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的说法不当,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模拟练习
1.答案青溪。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夙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夙愿安闲。青溪是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诗人人生追求的象征。(若有其他答案,只
要符合诗意也可酌情给分)
2.A“等候的骑兵”有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大意为“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领正在燕然前线“,“候骑”指的是担任侦察、通讯之职的骑兵,不是
“等候的骑兵”:
3.答案(1)“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当真称得上“千古丽句”。
(2)两句表达的情感相似,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表达情感的方式相似,都借助凝望友人远去的背影表达情感。
中考链接
1.C《过零丁洋》一诗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错误。
2.答案(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3.答案 画线诗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冰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后一句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
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意近即可)
综合性学习
答案(1) 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一倍,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增加近一倍,其中初中学生古诗文阅读量增长率比小学高。
(2)(示例)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阅读古诗文还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围绕劝说,言之有理即可)
(3) 聘请书
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
西楚中学
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