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主题一 生物与环境
一、考点归纳
考点一
生物的共同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 自养生物、)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区别:是否能够合成有机物。若能则是自养生物。不能则是异养生物。
思考:动物、植物、细菌那些是自养生物,那些是异养生物?
营养
大多数动物和细菌都是异养生物,草履虫、植物和
部分的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自养生物
2.生物能进行________。
呼吸
节肢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昆虫用气管进行呼吸,蜘蛛用肺进行呼吸
用鳃进行呼吸
青蛙幼体用鳃进行呼吸,成体用肺进行呼吸,
皮肤辅助呼吸
用肺进行呼吸
用肺和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可获得充足的氧气。
( 气囊的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呼吸)
用肺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
反应
思考:1、 代谢废物都有哪些?
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
2、人体的代谢途径有哪些?都排出什么?
(1)皮肤: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2)呼吸系统:二氧化碳、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3)泌尿系统: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液的形式通过
泌尿系统排出
(4)生物能对外界的剌激做出
反应
思考:1.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
应激性是生物对剌激所发生的反应,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仅指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 包括人)
才能具有,植物和低等动物没有反射。
2.反射又分为那些有什么区别?
①简单反射:
②复杂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动物和人都能对具体的信号剌激发生复杂的
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想一想:1.分裂和分化的区别
分裂:形成两个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加倍。
分化: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
2.回想病毒的结构组成是什么?
由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A
1:校园里树木发出了新芽,开出了花朵。这体现出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能够生长繁殖 D.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 )
A. 大豆种子浸泡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 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 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 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C
考点二、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
(2)种类:①________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②______因素: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形态
生理
分布
非生物
生物
①保护色: 枯蝴蝶
②警戒色:胡峰、夹竹桃。
③拟态: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
④其它方式:如冬眠适应寒冷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刺适于干旱环境。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改变环境:如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变土壤的肥力、大树下好乘凉等。
②破坏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
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丘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
考点三 生态系统
生物
环境
生物间常见的关系
(1).蛇捕鼠:
(2).稻田里水稻和杂草:
(3).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4).寄生虫与人体 :
(5).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共生关系
寄生关系
合作关系
3.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
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丘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D
3.食物链与食物网
①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_______而形成的关系。 ( )
例如:草→兔子→狼
a.食物链一定是从 开始
b.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 的流动方向
c.食物链是 和 之间的关系,
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②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 。
吃与被吃
捕食关系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和环境
分解者和环境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①输入: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使能量输入生态系统。
②特点: 。
③过程:
光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
①途径: 。
②特点: 。
③碳循环示意图: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体之间循环
全球性;循环流动;周而复始
稳定平衡
自动调节
一定限度
自然
人为
6、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类型 物种
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肺)繁多
草原生态系统 较多
海洋生态系统 繁多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较多
农田生态系统 单一
(以农作物为主)
4: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3条
B. 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链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
草
昆虫
鼬
高原
草兔
鹰
5: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叙述错误的是( )
A.阳光、空气、和水都是其组成成分
B.包含食物链:阳光 稻 虫 青蛙
C.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D.农田中的腐生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B
考点四、生物圈
1.概念:地球表层______和生物的___________构成了生物圈。
2.范围: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生物
生存环境
3.生物圈各部分的组成
完成中考复习题精选(人教版) 主题一 生物与环境习题
进行提高训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中考题练习(人教版)
姓名:
主题一 生物与环境
1.宋代诗人苏轼在《 惠崇春江晚景》 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丘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3.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甲图所示结果。将这两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乙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4.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且虫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 )
A.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
B.田野中的蛙、蛇等其他种类的生物
C.A和 B的总和
D.A和 B的总和以及田野里的其他且虫
5.下图是一片森林中常见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树→虫→啄木鸟和树→蘑菇这两条
B.在生态系统中,虫、啄木鸟和蘑菇都属于消费者
C.一片森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组成包括森林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D.一个生态系统要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必须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6.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蝉、螳螂和黄雀都是消费者
B.上述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螳螂、蝉和黄雀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蝉和螳螂属于节肢动物,黄雀属于鸟类
7.伦敦是 2012 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马术比赛的障碍赛、盛装舞步赛和三日赛在伦敦格林尼泊公园举行。 格 林尼泊公园是伦敦最古老的皇家公园,历史可以追溯到 1433 年。 你认为公园内的下列四种物体,属于生物 的是( )
A.睡莲 B.石山 C.人物雕塑 D.标本馆中的植物标本
8.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1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11.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
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
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该生态系统有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12.广东现有湿地面积 1 864 101 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10.47%,大面积的鱼塘基围引来迁徙水鸟“ 歇脚”,也 让成千上万种的动植物有一个安稳的家。 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 )
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
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13.小明暑假期间与家人到广州植物园游览,在观察含羞草时,小明不小心轻轻触碰了含羞草的叶片,结果叶片立刻合拢,叶柄下垂。 含羞草的这一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
14.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渤海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C.印尼火山爆发对当地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1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B.能量沿着食物链(网)循环流动
C.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1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入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18.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
B.该食物网中共有 6 条食物链
C.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只缺少分解者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鹰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个体内DDT总量最高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下列与“植物具有向光性”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母鸡孵卵 B.种子萌发成幼苗 C.膝跳反射 D.排出汗液和尿液
21.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 是( )
在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种重金属含量如下图所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体 A B C D E
某种重金属浓度/ppm 0.05 7 0.51 58 0,39
A→E→C→B→D
D→B→C→E→A C
C.D→B→C→A D.A B→D
E E
23.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是消费者
B. 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 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 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24.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叙正确是( )
A. 光照条件是实验的变量
B. 可以用1只鼠妇完成
C. 只有光影响鼠妇的生活
D. 在一个盒子进行,不用设置对照
25.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B.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
C.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甲
D.四种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丁
26.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
A. 乙、丙和丁的数量均减少
B. 乙和丁的数量均增加
c.乙和丙的数量均增加
D.丙和丁的数量均减少
27.下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有8条食物链
B. 箭头的方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C. 蛇与鹰只存在捕食关系
D. 该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各种生物的比
例和数量保持不变
28.(技巧题)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了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 。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 (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
图丙
29.图丙是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 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非生物环境除了图中的阳光、空气外还包括的 等因素。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
。
(3)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 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分析,该生态系统中 的数量最少。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的光合作用进人到食物链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腐生微生物的 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3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日前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四十余万亩,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一展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 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组成的,如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 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塞罕坝森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
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
(3) 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 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4)在塞罕琐森林公园春季明媚的阳光下,图中生物都进行的与能量转换器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此能量转化器是 。
(5)叶片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说明生物能 环境。
(6)试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环保行动属于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主题一 生物与环境答案解析
选择题:
1-5.BDADD 6-10.CADDC 11-15.CCCCD 16-20.BCDCC 21-27.DDCACCB
非选题:
28.(1).小麦→鼠→猫头鹰 (2). ⑧ (3). ⑥
29.(1).生物 水、土壤 (2).捕食 2 农作物→蝗虫→食虫鸟→蛇
(3).物质循环 食物链和食物网 蛇
(4).农作物 分解
30.(1).非生物 松树、草
(2).5 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松毛虫 调节能力
(4).光合作用 叶绿体
(5).影响
(6).答: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数量
数量
O
时间
时间
O
B
A
数量
数量
O
O
时间
时间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1 认识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
中考复习讲义
主题一 生物与环境
班级: 姓名:
生物的生活需要 ( 自养生物、异养生物)
生物能进行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生物能对外界的剌激做出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2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
概念:地球上所有 与其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3) 生物圈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4)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①水:植物和动物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②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决定作用
③温度: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④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蛇捕鼠
竞争关系:稻田里水稻和杂草生物间常见的关系 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寄生:寄生虫与人体
合作: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保护色:指颜色与环境色彩一致,不容易被发现。
②警戒色:指身体有毒,颜色与环境不同,让敌害发现。 如胡峰、夹竹桃。
③拟态:指形态与环境相似,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
④其它方式:如冬眠适应寒冷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刺适于干旱 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改变环境:如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蚯蚓改变土壤的肥力、大树下好乘凉
(2)物质循环
①途径: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体之间循环。
②特点:全球性;循环流动;周而复始。
③碳循环示意图1-1:
(4) 生态系统
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这种调节能
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②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等。
破坏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4.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食物链与食物网
①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
例如:草→兔子→狼
食物链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
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物不链参与形成食
②食物网:食物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 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①输入:绿色植物通过 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使能量输入生态系统。
②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