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的誓言》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土地的誓言》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4 21:00: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
3、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抓住文中两段景物描写,赏析全文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两段之间的关系。
2、了解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端木蕻(hóng)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
背景:
此文写于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0周年之际,原载于1941年9月18日《华商报》。作者19岁时经历了“九·一八”事变。1941年,作者29岁时,“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东北三省沦陷近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词语积累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挚痛(zhì ) 召唤(zhào) 泛滥(fàn làn) 嗥鸣(háo) 斑斓(lán)
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ɡèn) 默契(qì) 田垄(lǒnɡ)
镐头(ɡǎo) 辘辘(lù) 污秽(huì) 白桦林(huà) 蚱蜢(zhà měnɡ)
2、词语理解
(1)挚痛:诚恳而深切。
(2)无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之意。
(3)召唤:用某种方式或方法把人们唤来,通常口头呼唤某人。
(4)泛滥;①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②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5)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6)斑斓:灿烂多彩。
(7)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8)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9)亘古:远古。
(10)默契:1、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2.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11)丰饶:富饶。
(12)污秽:肮脏的东西。
三、朗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丰富的物产),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结合文章结尾来谈)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思考。
1、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2、归纳主题
本文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二、语句赏析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用这些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写出了故乡的美好,让我们更爱她,为她的美好被埋葬感到悲愤。同时更能激发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复故乡的美好信念。
3、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多次写“这种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一种联想,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 红熟的浆液”。作者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4、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这句话?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的快乐与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
5、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奋斗,为了美丽的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三、写法赏析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选做)
(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2)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3)运用排比、比喻修辞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4)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四、重点语段阅读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
1、作者对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其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
将对象拟人化,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念,隐含视土地为“母亲”之意。
2、在这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主要是排比,增强语气,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3、列举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部分采用了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方法,即将一组相互有联系的能体现某一主题的画面连续展现出来,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⑴形象性强,能借物抒情,避免直接抒情的苍白无力。⑵容量大,能触发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除了对故土的强烈思念之外,本文还表达了哪些情感?
热爱故乡,痛恨敌人,失去家园的悲伤和痛苦等
5、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6、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感情来读这段话?
留恋、豪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