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2.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学法指导
比较法、探究式学习法、情境体验式学习法、讲述法、讲解法。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翻身作了主人。解放后的中国像一个巨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即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那么,解放后的中国怎样才能繁荣富强呢?唯一的出路是要实现工业化,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引入课题。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见课前预习部分。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订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相关内容做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总结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主要是第一个任务,进而提出:“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还要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组讨论,要求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组1:实现工业化是改变国家工业落后的唯一出路。我国“一五”计划的中心是工业化建设,而重工业又是工业建设的重点。中国近百年来之所以积贫积弱,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业落后。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国家要富强,就得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组2:为使我国早日实现工业化,党中央经过反复深入讨论,决定优先和重点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擎起社会主义大厦的栋梁。
组3:“一五”初期,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虎视眈眈,我国为了防御外来侵略,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增强自己的国防力量,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再结合自己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编写提纲卡并互相做出评价。)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段,前后桌或同桌讨论:“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的规定去认识理解。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所以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入会场》的图片,并进行介绍,使学生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从而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接下来我们再回顾一下本课的内容(依据多媒体投放课件进行讲述)。
建国后中国经济的振兴不仅仅包括“工业上的起步”,还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这些措施,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见《名师学案》练习部分。
本课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