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2019)2 树与草 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2019)2 树与草 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3 20: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树与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说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种子及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适宜的温度、阳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等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
1、能运用感官并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树和草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大蒜的生长条件
3、能利用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方法得出结论。
5、能按照图示制作植物标本。
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以实验现象和结果为依据,实事求是地记录科学事实
3、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学习,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大蒜、花盆、喷壶等。
学生准备
大蒜、花盆、喷壶、蒸馏水、植物标本、白色卡纸、剪刀、胶带、《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1、大家认识下面的这些植物吗?和家长简单的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观察草和树
仔细观察草和树的根、茎、叶找出它们形态结构上的相同特征。例如:树的茎很硬,而草的茎很软。大家可以把你发现的在科学本上写一写。
小资料:草的茎很软,叫草质茎。
树的茎和枝干很硬,叫木质茎。
(由于不方便出门,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你平时见过的大树和小草,因为都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植物,所以应该有印象,如果实在想不起来的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
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植物一般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植物是由_______、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思考题:
什么叫草质茎?什么叫木质茎?
草的茎很软,叫草质茎。树的茎和枝干很硬,叫木质茎。
【实验任务单】
实验目的:探究大蒜的生长条件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实验材料:4个同样材质、同样大小的花盆(也可以使用碟子或者纸杯),每个容器里放2-4株大蒜苗。
试验步骤:将四个花盆(碟子或纸杯)标上1/2/3/4号,按着下面的方法进行实验。
无光组:将1号蒜苗种在土壤中,浇水后用一个不透光的纸盒罩住,确保蒜苗不照到阳光。
无水组:将2号蒜苗种在土壤中,有光照,不能浇水。
无营养组:3号盆不加土壤,有光,只浇无营养的蒸馏水(在家中用矿泉水代替)。
正常培养组:4号盆的蒜苗种入土壤中,有光照,要浇水。
在表格中记录大蒜苗的生长情况:(此表需要记录在科学本上,也可以拍照记录,但是表格也要填写)

大蒜苗 无光 无水 无营养 正常培养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第八天
......


【教学反思】
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为在布置实验之前先找了几名同学试着自己设计了一下实验,但是不是很好,当然三年级的同学从能力、理解力和知识水平来讲确实有难度,但是锻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还是有必要的。

第二课 树与草 第二课时
经过昨天的观察和交流,我们已经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那么是所有的植物的这些器官都是一样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不同的植物到底有哪些特征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大家是不是都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展身手吧!
植物的共同特征
同学们,想一想要想寻找树和草的共同特征,我们需要观察什么呢?(大家先思考一下不着急往下看,也不需要写出来)
我们首先要观察草和树各自有什么特点,然后比较草和树有什么相同点。
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1)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和种子这些器官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2)采用看、闻、摸、测量等方法观察植物,可以参考表格一和表格二,绘制轮廓图时,要事实就是的描绘植物的根、茎、叶等主要器官特征。







师:大树与小草有哪些共同特点?
树与草都是植物,都有根、茎、叶、花和种子,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都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探究大蒜的生长条件
课前同学们已经种植了大蒜,下面就一起来展示一下大家的实验结果。汇报时可以根据蒜苗的高度、颜色等特征来描述。
思考:无光照和正常培养的蒜苗生长情况有哪些不同?无水与正常培养的蒜苗生长情况有哪些不同?无营养与正常培养的蒜苗生长情况有哪些不同?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大蒜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植物的共同特征
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我们发现植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实践运用
大家制作过植物标本吗?谁能说一说怎么制作植物标本。讲解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自己制作植物标本,与大家分享。
【课后反思】
学生在描述大树和小草时过于依赖网络了,这和疫情无法出门也是有极大关系的,但是我发现学生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还不那么强,需要指点和锻炼,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应加强学生提炼关键信息,归纳资料的能力。



表格一

表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