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从而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2.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联系与区别。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情感体验法、材料解析法、对比研究法。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1.歌曲引入,再现灾难岁月。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旋律优美的老歌,让我们看着歌词,认真听,相信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许多画面。(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指名交流
你还联想到了什么呢?旧社会穷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你们肯定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过那个年代的生活,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3)小结,揭示课题
一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似乎把我们带到了苦难的旧中国。那你们知道这苦难的岁月在哪一天划上了句号?(1949年10月1日)就是在那一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板书)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见课前预习部分。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最大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2.这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与1946年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946年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首先倡议并得到多数民主党派的支持后,由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其任务原本是要准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所以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很快就被国民党政府撕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解放战争获得基本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已经结束的历史时刻举行的,其任务就是要正式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机构,决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产生国家政权机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要领导人等。)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简称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提醒学生看课文注解]——(简称《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会议还决定了新中国哪些国家象征?——(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北京,纪年方法——公元纪年。)
5.会议怎样产生新的国家机构和领导人?——(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副主席。然后在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表示对先烈的崇敬和缅怀,还做出了什么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引导学生归纳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师指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首次会议则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召开的,除了时间先后承继外,会议内容也是先后承继的——前者是“纲领性”的,后者是具体“执行性”的。
二、开国大典
(1)多媒体打出五星红旗图片,政协会议上提到的五星红旗,我们每天都能看飘扬在祖国的上空,那么,五星红旗是如何确定的?有什么象征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日本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创作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成为历史,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那为什么还要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点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采用了进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唱出了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还将面对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威胁,这就要求我们用这种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建设我们的国家,克服各种困难,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警示后人,不要忘记这段民族战争的历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2)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是什么?——(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起来。)
(3)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 回顾沧桑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1.同学们通过看书和看电视,知道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的人民在建国以前,曾经遭受过怎样的苦难?
2.现在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瞬间。
出示图片(1)南京大屠杀
在屈辱的历史里,我们的人民更是饱受苦难,其中有一个震惊世界的惨案,它就发生在我们江苏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南京成为人间地狱!烧杀、抢夺、强奸……日军在我们的领土上无恶不作。(屏显南京大屠杀画面)
(2)台儿庄战役
(3)卢沟桥事变
3.感受伟人风范。
(1)多媒体屏显伟人图像:一代伟人他们为了国家昌盛,为了让人民站起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结合交流出示板书:毛泽东、邓世昌、孙中山、林则徐)林则徐——虎门硝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孙中山——辛亥革命毛泽东——中国共产党
(2)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又何止这几个,回忆一下在你看过的书中、影片中,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吗?指名交流(小结出示板书带有名字的脚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王二小……)
4.小结:正是有这千千万万个知名的、不知名的英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那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这一刻真是来之不易啊!
(设计点评:由歌导入,把学生引入到解放前的战争年代。透过画面,配上音乐,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解放前人民的苦难史。转而通过了解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这些英雄人物,感受伟人的风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在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善于吸取教训的民族才会强大。中国百年巨变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会实现经济的腾飞、民族的复兴。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开国大典
1.时间
2.地点
3.主要内容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影视资料再现1949年开国大典的盛况场面,问题设计可让学生边观看边思考。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要自然。还需要注意的是本课识记的知识点多,例如: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开国大典的意义等,学生记起来不是很容易,可在教案设计中将问题一一列出 ,学生通过看书、看影视资料、再记忆等环节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