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19: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掌握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国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家引导小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三大改造前后的不同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学习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学法指导
历史事实分析法、比较法、例证法。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复习提问:
1.“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实际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实际能力的百分之四十。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见课前预习部分。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概括起来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党和政府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图片。)
农民为什么纷纷要求入社呢?——(通过互助合作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农民生活得到改善,显示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
3.看本目录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讲解过渡: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二、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问题思考:你认为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大家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形式,也知道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下面我们将以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再概括一下,简单明了地说明问题,即编写内容提纲卡片。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见《名师学案》当堂练习部分。

讲这一课时,教师可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教师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