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猜一猜,唱的是谁?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即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朱元璋
汉
男
无文凭
皇帝
(至少三代)贫农
放牛 ,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撞钟
造反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性别:
民族:
学历:
职业:
家庭出身:
主要经历:
1328年——1352年
1352年——1368年
1368年——1398年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像
应天(南京)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阅读教材总结: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皇权的措施?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政治上
①地方:a、废行省,设三司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废行省
思考:
(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
b、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政治上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思考:丞相是哪个朝代设立的?
秦朝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军事上
阅读小故事
明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 明初大学士宋濂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明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那么,故事中的检校的身份是什么呢?
他们的这种无孔不入行为又反映了
什么问题呢?
讨论:
(1)目的: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2)机构:
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
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隋朝创立
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
科举制的发展史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范围:《四书》《五经》
格式:八股文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之后,大都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顾炎武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重要表现。
目的
内容
影响
四、经济的发展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农业:
手工业
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棉纺织业基地
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青花瓷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商业
商品经济活跃
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商 帮:晋商、徽商
晋商故里
微商故里
朱元璋强 化皇 权
政治上
锦衣卫(明太祖)和东厂(明成祖)
建立
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考试的变化
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
厂卫制度:
地方:a、废行中书省,设三司b、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经济的发展
农 业
手工业
商 业
军事上:设五军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