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03 21: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一、教材分析与课程标准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的内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是物质学习的核心和纽带,是物质性质学习方法的再现和加强,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2. 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知识: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积极性高
但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教法、学法分析
翻转
课堂

自主
学习
分组
探究

评价
演示
实验
教师引导
发散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翻转课堂
微视频
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性质
实验探究
科学验证
分析实验
归纳总结
成果展示
拓展视野
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
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
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
实验活动

学生实验
总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投影展示
二氧化碳的应用
总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CO2物理性质的探究
颜色、状态、气味
新课教学
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CO2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

【实验二】
向燃着的阶梯蜡烛中倒入CO2
通过实验向燃着的阶梯蜡烛中倾倒CO2气体;了解CO2的密度,思考CO2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CO2的第一个化学性质,就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教学
CO2物理性质的探究
CO2物理性质的探究
【实验三】
向装有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1/3体积的水
由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CO2的物理性质——能溶于水。激发学生兴趣,认识CO2能溶于水,通过讲解分析CO2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使瓶子变瘪,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
这样设计既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新课教学
CO2化学性质的探究
新课教学
通过加热、变色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这个知识点。
碳酸根
-2
【实验四】
CO2化学性质的探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这个有趣的吹水变“牛奶”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并归纳出其反应原理。
反应原理:CO2+Ca(OH)2=CaCO3↓+H2O

新课教学
这里我将会跟学生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CO2的常用方法,要学生理解并牢记这个知识点。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的实验使用仪器繁杂,需要制备多瓶二氧化碳,操作繁杂,药品消耗大,且综合性不强
改进试验后节约药品,综合性强,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快捷省时,现象明显.

改进
——知识条理化 理解规律化
课后小结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一、物理性质:一般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不空气大,能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碳酸;
3、与氢氧化钙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为宗旨,重视实验,倡导多样化 的学习方式,回归学科兴趣,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二氧化碳!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
能力提升
翻转课堂
交流合作
乐于探究
主动参与
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
合作探究
综合提升
设计特点
本节课是实验为基础,实验能力为突破点,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理念,新课堂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也能提升实验能力,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