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题二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9·河南信阳月考)冰岛有100多座火山,有“火山岛”“雾岛”“冰与火之岛”之称。读“冰岛位置图”,完成1~2题。
1.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
A.砂岩 B.页岩
C.岩浆岩 D.石灰岩
解析:由材料可知,冰岛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C项正确;砂岩、页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A、B、D项错误。
答案:C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解析: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A项正确。
答案:A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乙为变质岩,则它最可能是( )
A.片麻岩 B.大理岩
C.石英岩 D.板岩
解析:乙岩石存在于石灰岩与花岗岩之间,岩浆侵入使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B项正确。
答案:B
4.导致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A.背斜的底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B.向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C.向斜的槽部岩性坚硬被侵蚀的少
D.背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解析:甲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8·北京顺义区会考模拟)2017年11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遮天蔽日。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5~7题。
5.阿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地核
解析:阿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C项正确;软流层以上部分是岩石圈,B项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A项错误;地核是古登堡面到地心之间的部分,D项错误。
答案:C
6.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增加 D.④减少
解析: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削弱作用增强,会导致该地区的②减少,B项正确;不影响①,A项错误;③是地面辐射,可能减少,C项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大气中尘埃颗粒增多,保温作用增强,D项错误。
答案:B
7.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
A.板块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海陆交界处 D.海洋内部
解析: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板块交界处,是板块消亡边界,A项正确,B项错误;海陆交界处、海洋内部不是火山地震活动多的原因,C、D项错误。
答案:A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环节的水量和b环节的水量相等
B.若该地位于北美西部,则c环节通常为向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
C.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D.e环节表示地下径流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
答案:C
9.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e环节在海岸带主要为侵蚀作用
B.g环节属于内力作用
C.i、h、j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i环节为地壳上升运动,h环节为变质作用,j环节为岩浆侵入或喷出活动。
答案:C
10.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
A.汛期时e环节输送量减少
B.f环节蒸腾加强
C.i环节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
解析: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流入海洋,甲处泥沙淤积增强。
答案:D
(2018·辽宁五校联考)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第11题。
11.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图示范围包括北印度洋,其洋流为季节性洋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图中①为索马里寒流,受西南季风吹动形成,西南风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A项正确;②为冬季洋流,为索马里暖流,B项错误;③为南赤道暖流,属于风海流,C项错误;④为莫桑比克暖流,其两岸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D项错误。
答案:A
(2018·辽宁凌源期末)读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解析:图示屋顶流水可以表示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能表示地下径流,故A项错误;图示环节没有水分从地面到空中的过程,所以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B项正确;该设计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环境效益,不仅适合缺水地区,也可用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节省能源,故C、D项错误。
答案:B
13.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解析:光照强近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有利于促进蒸发, C、D项正确;风速大有利于水分子运动,也可以加速蒸发,B项正确;而空气湿度大,多为阴雨天气,空气含水蒸气多,甚至是达到饱和状态,不利于水分向空气中扩散,不利于蒸发进行,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示意某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若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热力环流,则以下关于近地面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B.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C.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D.该地此时正值夏季
解析:若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热力环流,则此时吹陆风,海洋气温高,盛行气流上升,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此时为冬季。故A项正确。
答案:A
15.若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示某类水循环,其名称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
解析:若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示某类水循环,循环内包含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故为海陆间循环,B项正确。
答案:B
(2018·江西赣州联考)下表是我国东部某地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此完成16~17题。
时间 平均气温(℃) 气压(百帕) 天气
12月1日 11 1 000 晴,无持续风向
12月3日 0 1 005 小雪,6~7级偏北风
12月5日 -5 1 010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16.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台风 B.风暴潮
C.冷空气 D.寒潮
解析:依据图表可知,该地12月1日~5日降温达16 ℃,天气由晴转阴,下小雪,刮偏北风,且气压升高,应为冷锋过境,影响我国的寒潮是冷锋天气系统,故D项正确;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A项错误;风暴潮是强风引起的海平面上涨现象,B项错误;冷空气有强有弱,该地降温幅度大,冷空气的概念不准确,C项错误。
答案:D
17.下列地区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最小是( )
A.海南岛 B.台湾岛
C.崇明岛 D.舟山群岛
解析:四地中海南岛纬度最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再加上层层山脉阻挡,受寒潮的影响最小,A项正确;其他岛屿纬度比海南岛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较大,B、C、D项错误。
答案:A
(2018·广西桂梧期末)下图中①~④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选项,与图中②环节相吻合的是( )
A.黄河入海流 B.沙尘暴
C.台风登陆 D.伏旱
解析:图中②表示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台风登陆带来狂风、暴雨等天气,可将海洋中水汽输送到陆地,与②吻合,C项正确;“黄河入海流”与地表径流环节吻合,即与④环节吻合,A项错误;沙尘暴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与②不吻合,B项错误;伏旱是高压控制下形成的,气流下沉,与②不吻合,D项错误。
答案:C
19.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导致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
A.①增加 B.③增加
C.④增加 D.②增加
解析:地面大面积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④增加,C项正确;①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不受城市地面硬化影响,A、D项错误;③表示降水,因城市地面硬化,蒸发可能减少,降水可能减少,B项错误。
答案:C
(2019·辽宁抚顺六校联考)下图为某河流的流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
A.湖泊水 B.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 D.雨水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河流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基本一致,因此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雨水),故D项正确。
答案:D
21.该河流在我国多分布在(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东部季风地区 D.藏北高原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多,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故C项正确。
答案:C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22~23题。
2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解析:甲地沙源被大风扬起成为扬沙,扬沙被高层气流搬运至乙地上空,由于风力减弱,风力搬运能力下降,扬沙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作用下,缓慢降到地面,乙地于是出现浮尘天气,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23.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解析:读图可知,D图中,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且周边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弱,最可能出现浮尘天气,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8·湖南衡阳八中期末)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解析:读图可知,①为蒸发蒸腾,②为地表调蓄,径流经过调蓄后进入河网,③为河网调蓄,④为径流,故D项正确。
答案:D
25.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解析:含沙量减小可能是因为植树造林或是修建水库,A项正确;植被覆盖率下降、降水强度增大、上游河道采砂都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变大,B、C、D项错误。
答案:A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解析:第(1)问,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该岛屿是由岩层褶皱隆起露出海面而形成的。第(2)问,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的影响,岩层破碎,抗侵蚀能力弱,在流水等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第(3)问,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而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
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3)不能。图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27.(12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____,闽江流域的水参与了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的直接影响最大。
(4)从地质构造看:乙处是________,从地形看:甲处是________(填“褶皱山”或“断块山”)。
(5)褶皱是由褶曲组成的,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的一般形态是________,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A环节箭头由海面指向大气,为蒸发;B环节箭头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闽江流域属于外流区域,因而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另外。闽江流域蒸发至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在该流域凝结降水,从而参与了陆地内循环。(3)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都会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4)丙处岩层断裂并上下错位,属于断层构造;甲处为断层之间的上升岩体,属于断块山。(5)从岩层形态看,背斜的一般形态是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从新老关系角度看,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向斜岩层则是中心新、两翼老。
答案:(1)蒸发 水汽输送 (2)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 海陆间 (3)地表径流 (4)断层 断块山 (5)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28.(12分)(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29.(14分)读世界部分地区气候与洋流图、四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所示洋流判断此季节为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图中j洋流是________,从性质看,属于________。
(2)C气候类型为图二中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所示,为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
(3)B气候类型为________,它是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控制形成的。
(4)图一中A处和N岛屿东部均为________气候,但它们的成因不同,前者是因为________,后者是因为________。
解析:(1)根据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夏顺冬逆”的季节变化,可判断图一所示季节为冬季;j洋流贯穿40°S~60°S海域,为西风漂流,属于寒流。(2)非洲南北两端处于纬度30°~4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3)B主要处于纬度10°~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4)A处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N处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山脉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1)冬季 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西风漂流 寒流 (2)乙 地中海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3)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4)热带雨林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PAGE
1
阶段性测试题二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9·河南信阳月考)冰岛有100多座火山,有“火山岛”“雾岛”“冰与火之岛”之称。读“冰岛位置图”,完成1~2题。
1.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
A.砂岩 B.页岩
C.岩浆岩 D.石灰岩
2.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乙为变质岩,则它最可能是( )
A.片麻岩 B.大理岩
C.石英岩 D.板岩
4.导致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A.背斜的底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B.向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C.向斜的槽部岩性坚硬被侵蚀的少
D.背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2018·北京顺义区会考模拟)2017年11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遮天蔽日。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5~7题。
5.阿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地核
6.火山灰弥漫空中,会导致该地区的( )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增加 D.④减少
7.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
A.板块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海陆交界处 D.海洋内部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环节的水量和b环节的水量相等
B.若该地位于北美西部,则c环节通常为向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
C.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D.e环节表示地下径流
9.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e环节在海岸带主要为侵蚀作用
B.g环节属于内力作用
C.i、h、j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10.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
A.汛期时e环节输送量减少
B.f环节蒸腾加强
C.i环节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
(2018·辽宁五校联考)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第11题。
11.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2018·辽宁凌源期末)读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13.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 B.风速大
C.光照强 D.气温高
(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示意某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若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热力环流,则以下关于近地面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B.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C.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D.该地此时正值夏季
15.若图中①②③④环节表示某类水循环,其名称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地壳物质循环
(2018·江西赣州联考)下表是我国东部某地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此完成16~17题。
时间 平均气温(℃) 气压(百帕) 天气
12月1日 11 1 000 晴,无持续风向
12月3日 0 1 005 小雪,6~7级偏北风
12月5日 -5 1 010 阴转晴,2~3级偏北风
16.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台风 B.风暴潮
C.冷空气 D.寒潮
17.下列地区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最小是( )
A.海南岛 B.台湾岛
C.崇明岛 D.舟山群岛
(2018·广西桂梧期末)下图中①~④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读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选项,与图中②环节相吻合的是( )
A.黄河入海流 B.沙尘暴
C.台风登陆 D.伏旱
19.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导致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
A.①增加 B.③增加
C.④增加 D.②增加
(2019·辽宁抚顺六校联考)下图为某河流的流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
A.湖泊水 B.积雪融水
C.冰雪融水 D.雨水
21.该河流在我国多分布在(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东部季风地区 D.藏北高原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22~23题。
2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3.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2018·湖南衡阳八中期末)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25.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27.(12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____,闽江流域的水参与了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的直接影响最大。
(4)从地质构造看:乙处是________,从地形看:甲处是________(填“褶皱山”或“断块山”)。
(5)褶皱是由褶曲组成的,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背斜的一般形态是________,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8.(12分)(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29.(14分)读世界部分地区气候与洋流图、四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所示洋流判断此季节为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图中j洋流是________,从性质看,属于________。
(2)C气候类型为图二中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所示,为____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
(3)B气候类型为________,它是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控制形成的。
(4)图一中A处和N岛屿东部均为________气候,但它们的成因不同,前者是因为________,后者是因为________。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