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为鉴。
3.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组织学生复习旧课,讨论回答: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主要贡献?
(1.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周恩来“改变了万隆会议的航程”,又在日内瓦会议上努力缓和了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连美国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动了。周恩来当时就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后来继续作出很多贡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有助于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中的棘手问题。1976年1月9日,周恩来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所以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盛赞周恩来:“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很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样的发展?(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多媒体展示《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图片,结合第84页“相关史事”,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讨论回答:
1.联合国成立之初,中国地位怎样?
答案明确: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2.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地位又是怎样?
答案明确: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新中国却长期被联合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阻力是如何被冲破的?意义何在?答案明确:(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来自美国。(2)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了巨大胜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师强调: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答案明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
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4.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
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教师过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究二、中美、中日建交
1.70年代以前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
答案明确: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代初,改善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开始出现转机。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答案明确:(1)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2)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3)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4)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对外关系转变的关键。中美关系缓和的两个方面,即先是基辛格秘密访华,后是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双方签订《联合公报》。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中美关系在70年代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分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答案明确:关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特别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其考虑有三: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课本中对中美签订《联合公报》意义的提法,两国关系仅是“开始走向正常化”。这是因为,在《联合公报》中,美国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说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仍然需要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斗争过程。
1.多媒体展示“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图片,学生回答:
(1)图片发生在什么时间?
答案明确:1972年。
(2)图示事件有何意义?
答案明确: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标志着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美、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答案明确: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探究三、全方位外交
1.中国实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全方位外交的?
答案明确: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2.中国是怎样实行全方位外交的?
答案明确: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还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3)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4)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加强国际合作。
3.多媒体展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图片,结合第86页知识拓展“亚太经合组织”,并查阅有关报刊或互联网资料,了解亚太经合组织有多少个成员。中国参加了哪几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答案明确:亚太经合组织现有21个成员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完成课本84页“练一练”:
(答案:1.1971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在世界上形成与我国建交的热潮中,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3.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见《名师学案》部分。
六、板书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框架)
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了解中国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