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20: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2.掌握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时间。
3.掌握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时间及推广的意义:屠呦呦研制青蒿素意义。
4.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培养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青蒿素的屠呦呦
难点:对核武器和航天飞机、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科技知识的理解。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医药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去畅游科技的海洋吧!
二、教材引导 自主学习
1.自渎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两弹一星”
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教师提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的时间是什么?“两弹一星”指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1964年: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年 4 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请同学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邓稼先的情况。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全班共享。)
邓稼先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从邓稼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年在经济困难时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制“两弹一星”,特别是“两弹”根本没派上用场,你认为有必要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讲解:它代表了我国当时科技达到的先进水平,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二:漫步太空
核武器的研制,只是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成功,要转化为强大的国防力量,还要空间技术的支持。请同学们看书,搜寻重要信息:
1970年4月“长征1号”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教师简介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状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学们能接着说出“神舟一号”的后续发展吗?
同学们回答: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④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发射升空。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胜航天员发射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
2016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已经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老师过渡:同学们,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强军方面取得飞速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又重大突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成功的解决了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探究三:籼型杂交水稻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1页插图,体会袁隆平坚持田间劳作的精神,组织讨论:
袁隆平的贡献是什么?
(学生回答: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够多养活世界许多人口。)
教师接着补充:袁隆平曾获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十大人物之一。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水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这个世纪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那接着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位同样为中国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屠呦呦(学生分享简介屠呦呦)
探究四:屠呦呦和青蒿素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药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后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 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2011年8月,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2012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2016年1月5日,屠呦呦获得小行星永久命名。2017年1月9日,获得201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
老师:问题一,青蒿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青蒿素来源主要是从青蒿(一种植物)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青蒿中含量较高的青蒿酸,然后半合成得到,它是有效抵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
老师:很好,青蒿素是屠呦呦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成功研制,那同学们收集的青蒿素的提取工艺大概是什么呢?
(一同学简介网上收集信息)
提取工艺: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老师:非常好,虽然这些专业的术语我们暂时还不明白,但是能从其中感受到这一过程是需要屠呦呦团队付出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尝试努力才能得到的成就,祖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该为我们国家的强大而自豪。同时也为那些为了原子能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应如何发扬”这些科学家的精神呢?
(学生回答: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于登攀的精神;不怕吃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学好本领,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将来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他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主要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我们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奋斗实践。现在让我们为祖国的更强大的明天继续努力奋斗吧!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七、板书设计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了解科学家的伟大事迹,分析与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