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3 20: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内容
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2.特别是我国交通、通信的发展历程。
3.从这些变化中感受国家的进步发展,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要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衣食住行变化。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难点: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对,同学们调查的很清楚,这“四大件”也有一个生动的名字,当时也被称为“三响一转”。
改革开放后,“旧四大件”被“新四大件”代替,那么“新四大件”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
二、教材引导 自主学习
1.自渎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人们服饰的变化
教师引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地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到了20世纪末,我国已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那么,首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开放以前衣着有什么特点?
(学生介绍:改革开放前,衣服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街上被称为“蓝(灰)色海洋”。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现在,看看世界,你和周围的人们怎样定义服饰?
(学生回答:现在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各种品牌服装争奇斗艳。服饰不仅用来御寒,而且可以用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方式。)
在衣着方面,过去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绝大多数走向小康生活的人们,已不大穿缝补的衣服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乐意旧衣换新装,追求时装的美。现如今,走在大街上,人们身着风格不同.色彩斑斓的服装,像一道流动的风景,叫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服饰是时代发展的外在表现,从缤纷绚丽的衣着色彩上,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深刻变化。那么,吃的方面老百姓又有什么变化呢?
探究二:教材94页“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回顾我国在建国、人民公社化后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学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树皮充饥。但是现在大家“吃”的怎样?
(学生回答:大家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吃的老师就不用多说了,看看你们家里塞得满满的冰箱以及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可以看出现在吃的东西有多丰富了。那同学们是怎么看待以前难以下咽的野菜、粗粮,现在变成人们追捧的“高档货”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野菜、粗粮过去是用来果腹,往往因为吃得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拉肚子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由于吃得少,偶尔吃一些,就会觉得味道还不错。)
百姓的吃的、穿的不断得到更新,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反映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是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讲求生活品味,追求舒畅、惬意的生活。这是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时代的又一次飞跃。
探究三:中学生怎样合理应用好电脑、手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脑、手机,在我们中学生中更是出现一股“上网热”。关于学生上网,大家有什想法?我们举行一个小小的辩论赛。
(两队学生展开辩论:
甲队:我认为:中学生上网能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每当我有什么不懂得都可以向网络寻求帮助,所以我们上网家长老师不必管。
乙队:我不同意甲队看法,我认为:中学生上网容易迷恋游戏、荒废学业,有太多痛心的例子可以警戒我们了,我坚决支持老师家长应严厉监管孩子的上网问题。
甲队:……
乙队:……)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好,都很好的诠释了网络的利与弊,但第一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只看到了上网的积极方面,忽视了上网的消极方面。如果对上网时间不加限制,内容不加选择,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会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对中学生上网应加以必要的限制。
第二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它只强调了上网的消极方面,忽视了上网的积极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成为日益普遍的学习、交流方式,可以获得各种信息,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所以对中学生上网不该一律禁止。我们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自律,文明上网。只有两方面取长补短,网络才能成为我们的好帮手,更好的为我们所用。
探究四:城市的交通堵塞
如今,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人们的出行也有多种选择,甚至很多家庭都买了小汽车,可随之带来的城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问题不容忽视。同学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同学A:我们发现许多的交通堵塞事件都有一大部分的因素是人为的,也许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了许多的不谅解才导致如今的交通问题。同时也存在一部分人视交通规则与不顾,这也正为交通堵塞的根源问题。
同学B:近些年来,襄阳的车辆增长率上升程度明显,尤其是表现在小排量车型的销售尤其增长。一方面可以看出我们襄阳车辆消费市场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襄阳市区车辆所占面积大,引发出停车难的问题。
同学C:国家对于小排量车型的使用目前持支持的角度,在制度上有明显的体现。但是这样的规定却也有一定的弊端:对于襄阳这样一个不算大的城市,城市道路资源本身就是有限制的,如果政府对于小排量车型不断的支持,往往会导致右更多有经济水平的人们使用更多小排量车型,从而使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更加严重。
很好,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到位。
同学D: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严重损害,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是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与人类活动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低碳消费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
低碳消费是一种更好的消费方式
同学E:我来补充低碳的话题,人类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大量汽车所消耗大量不可复制的石油天然气,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所以,我们提倡多公交出行,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
四、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质量都提高了,国家的各种服务体系也更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定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一定意义上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从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反映社会进步或者停滞甚至倒退的轨迹。从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以小见大,我们学习历史,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五、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七、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的变迁

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调查与纵横比较亲邻好友近几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像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从而理解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