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题之光学 选择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题之光学 选择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4 23:52: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和特点分析回答。【解答】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的目的是使成像能够与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重合,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较暗的环境中像能够更加的清晰,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在B一侧无法观察到,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的长短发生改变,像的大小要明显小于物的大小,像物不再重合,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蜡烛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蜡烛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根据可得,2s内蜡烛通过的距离s=vt=5cm×2s=10cm,2s后物距为40cm-10cm=30cm,像距也为30cm,2s后蜡烛与镜中的像相距30cm+30cm=60cm,故B错误;
C、直立的蜡烛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移动的过程中,蜡烛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蜡烛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蜡烛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蜡烛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3.【答案】B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解答】A C D、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光路图不能从水中进入空气;故ACD错误;
B、 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4.【答案】C
【解析】【解答】(1)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
(2)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
5.【答案】C
【解析】【分析】平面镜的表面很光滑,射到平面镜表面上的阳光产生镜面反射,而白纸的表面看上去虽然很平,但实际上是凹凸不平的,凹凸不平的纸面把射来的阳光向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解答】A.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不是折射。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绝大部分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只有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C符合题意。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不符合题意。
6.【答案】A
【解析】【分析】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 ( 或透过 ) 红色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几乎都被吸收了。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解答】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A符合题意。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白色。B不符合题意。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C不符合题意。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牢记光的折射定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建。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变浅了。
【解答】AB、叉鱼时,渔民看到鱼的像,光线是从水中射向空气进入人眼,图中光线传播方向画反了.故AB错误;
CD、叉鱼时,渔民看到鱼的像,光线是从水中射向空气进入人眼,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因此看到像的光线应该用虚线,故C错误,D正确。
8,【答案】A
【解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折射现象;(2)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3)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侧壁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再从水中斜射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P点如下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Q点如下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故选A.
9,【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知道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我们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解答】解: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站在岸边我们看到的水里的物体,是由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更大.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及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判断当物体在10cm刻度处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从而得出成像的特点。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此题需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围,难度稍大。
【解答】解:由图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
物距u=40cm-25cm=15cm;像距v=70cm-40cm=30cm;
由上分析得:
30cm>2f?? f<15cm<2f;
解得:7.5cm<f<15cm;
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0cm刻度处时,物距u=40cm-10cm=30cm,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1.【答案】D
【解析】【解答】如果该人远离镜头,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点更靠近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选项A、B错误;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点更远离凸透镜的焦点,所以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b点,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2.【答案】A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解答】要据题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物距12厘米时当焦距在10厘米到12厘米之间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符合规律3,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焦距在12厘米到15厘米之间时,物距小于焦距符合规律5,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体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都是放大的,A选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A、由图知,当物距为16cm时,像距也为16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16cm,则f=8cm,故A错误;
B、f=8cm,2f=16cm,当u=12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当物距u=20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14.【答案】D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可以简记为:“物像等大、连线垂直、等距虚像”。
【解答】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物体P在平面镜MO中的像A,对于球的黑白两部分,要作黑白分界线直径的像来确定;同理作物体P在平面镜NO中的像B;像A在平面镜NO中成像,像B在平面镜MO中成像重合得到像C。照相机和物体P,像C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机只能照到物体P的白面,所以照相机拍摄到的照片是D选项所示图片。


1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的掌握情况,会根据物体所反射的光线多少判断物体的明暗程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空间的亮、暗与像的亮暗无关,只有物体变亮,物体才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变亮。
【解答】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如图所示:当小球从A点滚动到B点时,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从A′点运动到B′点,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顺序与现实中的恰好相反,且关于镜面对称,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上运动.

【分析】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作图即可.
17.【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为确定平面镜成像可视范围的方法:若要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则需借助于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即完整像的观察范围,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找出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关于O点对称点和关于-1对称点即可。
【解答】人眼位于坐标点(2,0)上,x坐标,x=2关于0对称点是-2,x=2关于-1对称点是-4,因为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2,-4]之间会被看到。
18.【答案】D
【解析】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物体和像之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解答】过B点做B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过A点的任意两条光线沿CD的最下边缘射到镜面上,由光的反射定律可作出像点A′,连接A′B′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在平面镜里仍有AB完整的虚像A'B'。

19.【答案】C
【解析】【分析】(1)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呈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 ( 或透过 ) 红色光,而其他颜色的光几乎都被吸收了。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解答】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但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所以绿光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因为绿光没有被吸收而是被反射。C选项符合题意。
2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确定出穿过直角三角形玻璃砖的折射光线。这条折射光线正好是进入第二个三角形玻璃砖的入射光线,由光路可逆原理可得到经第二个三角形后射出的光线。【解答】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在三角形玻璃砖的第一个面中透过时不改变传播方向,在第二个面中要发生折射,发生折射的这一条光线是进入第二个三角形玻璃砖的入射光线,由于这时的入射角等于刚才的折射角,所以刚才的入射角变成了现在的折射角。所以在两三角形玻璃砖中光线的传播将如图所示,所以最终射出的方向是光线b,B选项正确。

21.【答案】D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2)为了使电影院里的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幕布表面比较粗糙,当光线射到的幕布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3)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解答】A、观众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
B、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银幕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拍摄时,为了产生立体视觉.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故C正确;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
22.【答案】D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变化范围是2f到无穷,像距的变化范围是f到2f;物距在2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验;物距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变化范围是f到2f,像距的变化范围是2f到无穷。(2)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焦距符合公式: ?+ = 。【解答】A、因为A图线中,物距和像距始终相等,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故本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A错误;
B、B图线中,随着物距的不断增大,像距在不断减小,不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故本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B错误;
C、图线C,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为15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v=2f,此时f=7.5cm,当物距为35cm时,像距为5cm,代入 ?+ = ,故本选项不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C错误;
D、图线D,当物距为10cm时,像距为1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v=2f,此时f=5cm,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6cm,代入 ?+ = ,故本选项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D正确。
23.【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 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解答】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2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回答。其记忆口诀如下:
(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因将物体从较远处接近凸透镜焦点的移动时,物距变小,所以像距变大,实像也变大,所以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故①说法正确;当小孩在2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此时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当小孩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此时像的脚步比小孩大,故②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是,像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同,所以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故④正确。
25.【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中根据物距及成像特点,确定凸透镜焦距的范围。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如下:
(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3)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4)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当物距等于6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分析可得f>6cm;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所以f<18cm<2f,分析可得9cm<f<18cm;
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分析可得f<12cm。综合三个结论归纳可得出9cm<f<12c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科学二轮复习 易错题之光学选择题
1.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第1题图 第2题图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2.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的立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蜡烛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蜡烛与它的像相距20cm
C.?蜡烛的像相对于平面镜是静止的? ?D.?若平面镜顺时针旋转至图中虚线位置,蜡烛的像与蜡烛垂直
3.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D.?
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
A.?变大?? 6m?????????????????????????B.?变大??? 5m?????????????????????????C.?不变??? 6m?????????????????????????D.?不变??? 8m
5.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色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红光?????????????????????????????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D.黑色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
7.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S表示鱼,S′表示鱼的像,如图所示,光路正确规范的是(  )

A.???????????B.?????????????????C.?????????????????D.?
8.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9.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10.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倒立的实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缩小、正立的实像
11.如今天津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12.某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12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B.?缩小的????????????????????????????????C.?正立的????????????????????????????????D.?倒立的
1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4.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发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深色,右半部分为浅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
C.????????????????????????????????????????????D.?
15.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
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
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


16.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

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C.?水平向左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
17.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

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
18.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 )
? ?
A.?只有AB上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
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AB完整的虚像
19.科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下列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 ?
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20.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B.?光线 b??????????????????????????????????C.?光线c??????????????????????????????????D.?光线d
21.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 ????)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A.?图线A?????????????????????????????????B.?图线B?????????????????????????????????C.?图线C?????????????????????????????????D.?图线D
23.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24.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 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象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③④正确???????????B.?只有①②④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
25.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体距依次为6厘米、18厘米和24厘米,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厘米??????????B.?6厘米<f<18厘米????????C.?9厘米<f<12厘米?????????D.?18厘米<f<24厘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