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自学目标】
1.掌握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导火索”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2.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和评价。
【自学填空】
【合作探究】
1.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900万军人牺牲在战场上,大约1000万平民在战争中饿死或病死。战争后期,一位女大学生写道,“只有邪恶和邪恶的化身才是这场战争的主宰”“荣耀、光荣、勇敢或神圣等字眼变得可憎”。为了应付战争开支,俄国沙皇政府大借外债,许多城市发生饥荒。1917年3月,俄国人民举行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哪些影响?
【巩固练习】
1.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攻占巴士底狱
2.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材料主要指明了( )
A.一战发生的背景 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经过
C.二战导致的结果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 战争的爆发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闪击波兰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约十五亿人卷入战争,死伤人数三千多万,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在该战争过程中,是三国同盟的成员国,却加入对方军事集团的国家是( )
A.德国 B.奥匈帝国
C.法国 D.意大利
5.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 000余万人,经济损失达3 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6. 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当时威胁这一主张的是( )
A.欧洲开始出现军事集团结盟的局面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形成
7. 下列对一战前,世界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C.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D.殖民侵略与反殖民斗争,终于导致了大战的爆发
8.下列关于关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理解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妥协退让的结果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霸世界的结果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结果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分享的结果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二 为了深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黑板报中出示了这样一个讨论话题:
小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小红: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1)材料一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2)请你也参加讨论: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呼吁世界和平。
【本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