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4-05 15: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小节第三课时(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不同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教科书已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的只是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八个角中,不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都是结合具体图形的描述性定义,不要求学生背诵,但要求学生能在图形中正确的辨认这样一对一对的角。这些角的名称很好地反映了它们的位置关系,掌握辨别这些角的关键是分清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不同旁,找内错角。通过比较这些角的位置关系,结合图形多做辨认练习,让学生掌握辨认这些角的位置关系的要领,为后面学习平行线做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包括一般情况(研究邻补角和对顶角)和特殊情况(研究垂直)以及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研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图形作描述性定义,并能在图形中正确辨认邻补角和对顶角,对这两种角的性质也能正确灵活地运用,且能根据几何语言的叙述能画出有关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些图形,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通过迁移、类比的方法能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作描述性的定义,并能通过操作学具和观看视频在具体的图形中辨认这一对一对的角。本节课的学习是为学习平行线做准备的,教学时只要通过比较这些角的位置关系,结合图形多做辨认练习,让学生掌握辨认这些角的位置关系的要领,并适时地提醒学生找出截线和被截线,根据研究的对象,排除其他图形的干扰,把有关的图形抽象出来,定能掌握这些角的辨认方法,识别这些角。基于以上分析,教学难点是对给定的两个角,能正确指出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对于本班学生来说,由于一直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且对于每节新课内容,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指南去自学。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且通过教师每节课的检测和组员之间的交流,学生能获得成功喜悦感,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再加上本节课教师精心制作了微视频,展示了这三类角的形成过程及位置关系,并通过两直线相交形成的有公共顶点角的邻补角、对顶角的位置关系的比较,形象直观的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自学资源。并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个三线八角的模型,便于自学时的操作。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无论是认知前提还是学习能力都是有基础的,且学具的准备是也是充分的。
三、目标的确定和解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图形的性质在知识技能方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数学思考中强调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并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中强调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情感态度方面强调在运用数学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通过例题口答“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思想方法和结论,并及时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
达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具体标志是:能根据具体的截线、被截线的位置关系叙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能结合图形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标志是:学生能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同时,要能根据具体的图形说出截线和被截线的位置关系。即:为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标志是: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理解他人的思想方法和结论,并及时反思,认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
四、教学策略分析
策略一: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且本节课的学习是在研究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八个角中,不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教师通过提供自学指南、微视频的学习资源,学生结合课本类比邻补角、对顶角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一定的自学效果。
策略二:合作探究。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后,通过小组的交流汇报一方面检测自学指南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也获得自学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感。同时通过交流还能解决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还可以通过组间互助合作解决。尤其是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小组的互说及操作模型,可以加强记忆。而在自学测评时通过小组的合作进一步能较好地理解他人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思考方法和结论,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策略三:展示交流。展示分两步走,一是在组内通过展示自己的自学指南交流自学情况。二是各组派代表通过实物展台在班级内交流自己的自学检测题,边讲解边在自己的检测题上批注。
策略四:归纳整理。自学测评后针对学生的自测情况及时和学生共同整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图形特征。当堂测评后再通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小结,更利于反思教学。
策略五:当堂测评。再次测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回顾交流合作时学习到的方法,并且在时时练习中得到巩固。采取的测评形式是各组通过“非常6+1”砸金蛋的方式抽题,且答题的学生也通过抽签来确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及时检测了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
策略五:评价机制的建立。整堂课从自学指南的完成、交流及各小组的测评题的展示交流,都采用了“计分”制。每一活动都有组长计分,当然,自学指南课前有老师批阅打分,反馈给组长计分的。这样保证了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五、课前教学准备
(一)自学指南 (头一天把自学指南发给学生,在家完成。第二天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指南进行批阅,根据自学情况通过本节课的辅导、互动、交流进行知识的内化。)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自学指南
阅读P6-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的两图中三条直线相交,指出每个图形中两对对顶角,两对邻补角。

2.如图(1),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EF所截形成的八个角中,上面四个角和下面四个角是没有公共顶点的,那么上面的一个与下面的一个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这就是下面所要研究的问题.
(1)同位角的意义:∠1和∠5有什么共同特点?
均在截线EF的 ,且分别在直线AB和直线CD的 ,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又因为同位角组成F型角,同位角又称F型角。
图中还有 是同位角。
(2)内错角的意义 :∠3和∠5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直线EF的 ,且分别在直线AB和直线CD的 ,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内错角也称Z型角
图中还有 是内错角。
(3)同旁内角的意义 :∠4和∠5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直线EF的 ,且分别在直线AB和直线CD的 ,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同旁内角也叫U型角
图中还有 是同旁内角。
归纳: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图形特征
图形特征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二)自学检测题。
(三)当堂测评题。
(四)多媒体课件及微视频。(头一天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全班同学在微机室观看视频)。
5.教师、学生人手一件 三线八角活动模型。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组内交流自学情况,分享已经学到的知识,并提出疑难问题。
(1)操作手中的三线八角活动模型,在组内交流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集体订正自学指南中的填空。
2.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学情况,在第一个组交流的基础上其他组补充。
3.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其他组解决并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自学的任务和过程,教师通过小组内的汇报交流和班级内的展示交流,一方面呈现学生的成功喜悦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确我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从而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更便于后面的学习过程能通过辅导、互动,交流的方式更有效,真正达到内化知识的效果。
(二)完成自学检测题。
1.出示自学检测题。
(1)如图2-32,说出以下各对角是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什么角?
∠1与∠2是 被 所截而得到的一对 角.
∠2与∠4是 被 所截而得到的一对 角。


(2)如图2-33,找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同位角有: ;
内错角有: ;同旁内角有: ;
如图2-34,指出图中∠1与∠2,∠3与∠4的关系.
答:∠1与∠2是 ,∠3与∠4是 。
如图2-39(3),用数字标出的八个角中
①同位角有 ;
②内错角有 ;
③同旁内角有 ;
2.组内交流完成。
3.小组派代表展示,(把自测题放在展台上,在图上边标注,边说明)其他组质疑。(四道题,组长抽签,按抽到的题号顺序完成相应的题目。展示和质疑的组得分)。
4.归纳小结:正确识别这三类角应注意的问题.(1)识别这三类角首先要抓住“三条线”,即: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2)抓住“截线”,截线的同侧有哪些角、从中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侧找内错角.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课前的自学,并且通过组内的交流已对自学情况作了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通过检测题的形式再一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交流合作,一方面起到进一步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辅导、互动、交流的方式内化知识。所以所出示的检测题比自学指南中难,图形复杂了,也算是课内探究过程。
(三)观看视频,归纳整理。
1.要求观看视频,说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当出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模型及文字叙述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反复暂停,后退)。
2.同桌两人操作活动模型具体说说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基本形状。
3.完成黑板上的表格,自学指南上有再集体订正。

图形特征
同位角F(图中的∠1与∠2都是同位角)
内错角Z(图中的∠1与∠2都是内错角)
同旁内角u(图中的∠1与∠2都是同旁内角)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有了自主学习,但是由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根据自主学习的汇报情况和自测题的检测,有必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通过观看视频,更直观,更感性地理解、记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观看视频的优势是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随时暂停、后退,反复播放,及时调控学习的节奏。看完视频再次操作三线八角模型就抽出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模型了。
(四)当堂测评
1.出示当堂测评,各组通过抽签选代表上台展示。
1号题:如下图(1)所示,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问∠1和∠4, ∠4和∠2各是什么角?                        


2号题:如图(2)所示,∠1和∠2是两条直线____与__被第三条直线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4和∠2是两条直线__与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所截构成的____角。
∠4和∠3_____与___被第三条直线___所截构成的_____角。
∠5和∠6是两条直线______与_____,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_角。
3号题:如图∠BAD与∠CDA是直线____和____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
∠1和∠2是直线____和____被____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3和∠4是____和____被____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DCA与∠ABC是直线____和____被____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
4号题:∠AED与∠ACB是直线____和____所截,构成的____角;∠DEB和____是直线DE和BC被____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____和∠____是DE和BC被AC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
∠____与∠____是直线AB和AC被BE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5号题:如图直线 AB,AC被BC所截,则∠1与∠2是____角,
∠1与∠4是____角,∠3与∠4是____角,∠3与∠2是____角,
∠4与∠2是____角。  

2.集体订正,其他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口答质疑。
【设计意图】再次测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回顾交流合作时学习到的方法,并且在时时练习中得到巩固。及时批阅,使老师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常用方法,思维偏向,为日后纠正学生的错解误解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做铺垫,更好的使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学会正确思考,达到对本节课内容的完全掌握以及时时应用。
(五)课堂小结
课件出示问题: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说知识点。
(2)说学习方法。
(3)说合作交流及自己的自学能力发展。
2.如何根据不同的图形准确的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生独立思考后个别陈述。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不但要小结所学的知识,还要总结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同时关注学生每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如果坚持这样去总结,学生定会掌握学习数学的良好方法,且也能具备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完成P7练习的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图形特征
同位角F(图中的∠1与∠2都是同位角)
内错角Z(图中的∠1与∠2都是内错角)
同旁内角u(图中的∠1与∠2都是同旁内角)


七、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理解及图形特征 100%学生能通过三线八角模型找到四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 微视频播放三线八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形成过程,动态的。 学生观看,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随时暂停、后退、反复播放。 直观,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动态的形成过程记忆深刻,更容易抽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自学检测题和当堂测评题的展示 学生无论对自学检测题的合作完成还是当堂测评题的独立完成,都能积极主动地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各组派代表在展台上展示本组自学检测题。教师通过展示个别学生的当堂测评题,集体订正并批阅测评题 把学生完成的测试题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可以在上面直接标注和批注。 直观,容易操作。且节省时间。
当堂测评的出示 90%学生有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完成。 通过“非常6+1”的图片和超链接的方式制作课件,幻灯片放映当堂测评题。 学生选号,教师超链接相对应的题目。 趣味性强,为组得分也要认真解答,积极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