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06 11: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设计课题 大气压强 学校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是学生学习了力和压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本节是压强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学习流体压强的基础,知识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情分析 心理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动手动脑,对知识充满着好奇心,但是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大多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他们的兴趣,所以实际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亲身体验,把掌握知识和认识物理现象结合起来.知识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为学习大气压强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大气压的有关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大小和单位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生亲自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通过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掌握和理解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大气压的应用, 初步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现象及应用
教学难点 2.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教具 学具 玻璃瓶 熟鸡蛋 喷泉演示仪 水杯 平滑木板(纸片) 半球模型 气压计 吸盘 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通过瓶吞鸡蛋、喷泉实验引入新课——大气压强 首先利用教材中没有的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亲眼看见鸡蛋被吞过程和水向上流的过程,声形并茂,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大气压强概念及产生原因展示地球周围大气图片,根据液体压强概念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大气压强概念及产生原因。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产生原因:大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2.探究大气压的方向演示:覆杯实验将水杯装满水,用硬塑料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改变杯口方向,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水杯朝任何方向硬塑料片都不会掉落结论:大气压强是向各个方向的覆杯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做了一个实验,他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进行简单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后学生亲自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吸管吸饮料,吸墨水 大气压强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播放视频) 学生思考:①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有什么关系? ②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怎样计算? ③玻璃管的粗细对实验是否有影响?由实验得到:2.一标准大气压p0= 1.013×105 Pa≈1×105 Pa观看视频后,在黑板重现托里拆利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3.测量工具:气压计学生阅读教材41页,了解气压计种类三、大气压的变化播放视频、结合教材42页得出结论: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四、大气压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并能解释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对比得出大气压概念,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神奇的现象来探究大气压强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 给学生搭好知识的梯子以后,通过视频演示,使学生更直观,更仔细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及细节,视频播放后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中的疑点,一步步豁然开朗,加深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常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大气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解释跟大气压有关的生活现象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做课堂总结 及时总结巩固,加深记忆
课堂强化 习题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接受程度,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地
板书设计 §9.3 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3.方向:向各个方向4.现象:吸盘、吸管吸饮料、吸墨水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2.一标准大气压p0= 1.013×105 Pa≈1×105 Pa3.测量工具:气压计三、大气压的变化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四、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 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