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鄂教版小学科学一下2.4《前后左右》教案
课题
前后左右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教材
分析
本课是《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第一步。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别人为基准,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在“拓展与应用活动”中,学生还会通过站在校园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学楼等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学情
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对于感觉器官的认知和科学学习中的观察方法的运用还不太了解和熟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情境教学,活动设计应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学生运用语言按顺序描述事物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教师应进行耐心引导,教会方法,培养习惯,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学习的态度。
学习
目标
1.知道可以运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2.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运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描述周围物体所处的位置。
3.理解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明确描述人相对于-一个物体的位置或朝向。
4.能积极参与描述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并乐于和同学交流,交流中愿意倾听。
重点
认识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左右。
难点
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描述自已所处的位置?(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让学生直接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中,对“新的环境”产生好奇,为学习运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做准备。
2. 科学探索
一、认识并学会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
1.认识并学习“我”的前、后、左、右。
师:我们可以先考虑自己熟悉的事物,比如,前、后、左、右的同学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先看一看,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学生向前、后、左、右观察四周的同学。
师:可以小声地说一说,我的前面、左面、后面和右面都是谁?
学生小声地描述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名字。
师:老师为你们拿来了提词卡。
教师出示前、后、左、右提词卡。
生: (一起读)前、后、左、右。
师:介绍时可以举着卡片来介绍,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右面是....谁想试一试?
生(齐心语):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
2.认识并学习“他人”的前、后、左、右。
师: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我说一个同学的位置,你们来猜一猜他(她)是谁?他的前面是李梓幕,后面是任鸣川,左面是吴榆丹,右面是王皓喆。
生:是衡雨翰。
师:现在两个人一组,相互描述一位同学的位置,请对方猜一猜这位同学是谁。
学生分小组玩“猜人”游戏。
3.学习描述“我”在组里的位置。
师:好,刚才我们描述了自己或某位同学四周的同学都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更科学地使用前、后、左、右,来描述自已在班级里以及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的位置。
师:比如说,宋依杨的前面是袁京玖,后面是张育魁,左面是陈柯豪,右面是戴显鸥。我想让你把宋依杨所在的这个位置介绍给在场的其他老师。如果我是宋依杨,我这样描述,在场的老师能不能找到我?
生:找不到。因为在场的其他老师不知道袁京玖是谁、陈柯豪是谁,所以老师找不到宋依杨。
师:如果想让在场的其他老师找到你,可以怎么说?
生:可以说我在第几组第几个。
师:你来说一说你在第几组第几个。
生:我在第六组的第一个位置。
师:大家同意他的这种描述方法吗?
生:同意。
二、使用沙盘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方位
1.了解沙盘模型的由来和使用方法。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物品,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个物品叫沙盘模型。它为什么叫沙盘模型呢?是因为在早期的战争中,作战双方都会用沙子做地形模型,用于指挥作战。现在,我们有时候
也会在沙子上摆一些模型来做游戏。生活中的很多空间场景也用沙盘模型来表现,由于沙子不方便携带,有时就用塑料制品做模型。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也要用到这种沙盘模型。
师:请大家向左转,面向我。
教师介绍沙盘模型中的用具。
师: (边举着白板边说)这是我们今天要用到的沙盘模型下面的白板,待会儿请大家把所有的物品都摆放到白板上。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属于你们的模型一每位同学的照片,它就代表你出现在白板上。
2.在沙盘中摆放“我”在组里的位置。
师: (为学生介绍活动中占据的位置)老师已经为大家摆好了各组所用的物品,第一组在外侧,往里依次是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和第六组。请各组组长带着自己小组的同学到沙盘上,先找出自己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位置,再摆上自己的照片。
组长带领组员到沙盘模型摆放自己在组里的位置。
师:我们来看其中一个组摆放的位置顺序。
教师出示一个组摆放的沙盘模型。
师:请第二组同学到前面介绍自已组摆放的位置。第二组同学起立,到前面来站好,指着自己的照片进行介绍,说“我是第几组第几个”
生:我是第二组第一个,我叫李之语。
生:我是第二组第二个,我叫刘文赫。
生:我是第二组第三个,我叫景修文。
生:我是第二组第四个,我叫林玥熹。
生:我是第二组第五个,我叫李运峰。
生:我是第二组第六个,我叫雷诗妍。
师:大家同意他们组摆放的位置顺序吗?
生:同意。
3.了解参照物在描述位置中的作用。
师: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组摆放的位置顺序,第一个、第二...摆放有问题吗?
生:没有问题。
师:我怎么觉得有问题呢?这个是李之语,李之语是第几组第几个?
生(李之语):我是第二组第一个。
师:我怎么觉得你是第二组第六个呢?
师:请所有同学向后转。
教师从讲台前走到教室后面,并由后往前数:1、2、3、4、5、6。
师:李之语是第二组第六个,对吗?
生:对。
生:不对。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因为白板上的“二组”(第二组)标在上边,应该从上边数起,所以李之语摆的是正确的,他是第二组第一个。
教师把白板上代表第二组的模型“二组”拿下来,放到白板的下方。
师:这样我是不是就说对了呢?李之语是第二组第六个?
师:用一开始大家摆放的位置沙盘模型,我们可以介绍:我是第二组第一个,我叫李之语。但是对于现场的其他老师,他们所看到的这个方位可能是第二组第六个。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而不引起歧义呢?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周围,实际上,我们在摆放组内位置的沙盘模型时,可以在周围加上一些固定不动的物体,来帮助我们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师:我们的前面是什么?
生:屏幕。
师:我们的后面是什么?
生:窗户。
师:不动的物体是什么?
生:椅子。
师:再看一看,我们的左手边有什么?
生:钢琴。
师:我们的右手边有什么?
生:墙,贴着我们绘画作品的墙。
师:为了帮助大家准确地介绍、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代表前面的屏幕、代表后面的窗户、代表左面的钢琴和代表右面的墙的模型。请同学们试着把它们在各组的沙盘模型里摆一摆,看看这样
还会不会弄错位置。
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调整自己小组沙盘模型中的摆放位置。
师:相互谦让的组完成得会更快。
师:我们来看一看第五组、第六组、第二组,这几组摆放的位置。第五组是第一个完成的,请第五组组长到前面来介绍你们组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
第五组的同学走上前,指着自己组摆放的位置沙盘模型进行汇报。
生:我们组的前面是屏幕,后面是窗户,左面是钢琴,右面是墙。
师:我们再来看第六组的情况,请第六组组长汇报。
第六组的组长走上前,指着自己组摆放的位置沙盘模型进行汇报。
生:我们组的前面是屏幕,后面是窗户,左面是钢琴,右面是墙。
师:再请第二组组长来汇报。
第二组的组长走上前,指着自己组摆放的位置沙盘模型进行汇报。
生:我们组的前面也是屏幕,后面也是窗户,左面也是钢琴,右面也是墙。
师:大家的汇报一样啊?为什么都一样呢?
生:因为每一组的前面都是屏幕。
师:是的,因为我们的前面都是屏幕,后面都是窗户,左面都是钢琴,右面都是墙。
4.在沙盘模型中摆放“我”在三个组(半个班)里的位置。
师:既然大家的描述都一样,咱们合并一下,好吗?咱们把三个组的沙盘模型摆在一起。
师:请各组组长把沙盘模型上的材料取下来放到盒里。
教师给学生换大块的白板。
师:这次请同学们把三个组的模型摆到一起。大家想想,这次应该怎么摆放模型?
各组组长收模型,其他学生思考怎么摆放。
师:摆放的时候,各组站的位置仍然不变。请各组组长带领组员去摆放三个组的模型,摆放之前可以先商量商量。
学生摆放模型。
师:现在请同学们展示摆好的沙盘模型。
先请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检查自己组摆放的位置是否正确。
师:第一次没摆好很正常,但是每个组摆完后要及时让开,让其他组也把自已摆上去。
师: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摆完了,
我们帮助他们检查一下,他们摆放的位置正确吗?
师:想一想,你们先摆放的是什么?再摆放的是什么?
生:我们先摆放的是人,再摆放的是物体。
师:现在请第四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位置。
生(依次介绍):我是第四组第....号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
师:我们来检查一下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的整体位置,前面...后面.... 左面...右面是.....
师:有问题吗?有什么问题?
生:第四组和第六组摆反了。
师:给大家一点时间,把摆放错误的位置调整过来。
学生动手调整摆放的位置。
师:我们再来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位置摆放,有问题吗?
生:旁边摆放的物体太乱。
师:沙盘中应该出现几种固定位置的物体?
生:四种(前、后、左、右)。
师: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组长去调整。
学生动手调整摆放的位置。
师:还有问题吗?
生:钢琴的位置摆歪了、摆反了,因为他们看位置的方向和我们坐的方向不一样。
师:请组长把摆放错误的位置调整一下。
学生再次调整沙盘模型。
师:再次检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摆放,这次摆对了吗?
师:再来检查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的摆放,摆对了吗?
三、建立平面图的概念,把直观的物体抽象成思维概念
1.找到“我”在班级里的位置。
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自己在组内时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或是什么物体,还知道了自己在三个组里时的前、后、左、右各是谁或是什么物体。现在,老:师提出一个新的任务:请你在整个班级里找
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2.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上摆放前、后、左、右的位置提示卡。
师:全班的前、后、左、右应该分别是什么?
生:前面是屏幕,后面是窗户,左面是钢琴,右面是墙。
教师在展板上分别摆放代表屏幕、窗户、钢琴和墙的贴纸。
师:第一组应当摆放在哪里?其他各组呢?
学生到展板前摆放各组的组号。
生:请各组组长发给各组同学名字的贴纸。
师:请第一组和第四组、第二组和第五组、第三组和第六组的同学分别到前面摆放自己名字的贴纸,其他同学检查他们摆放的位置是否正确。
各组学生上前,到展板上摆放自己的名字贴纸。
师:现在,来整体检查一下我们摆放的班级座位图,有问题吗?每位同学所在的位置对吗?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曾在数学课学过座位中的前、后、左、右,在语文课学过前、后、左、右的生字认读。这里,在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为基准,找到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并能用语言准确地进行描述。
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活动,引领学生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他人为基准,学习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这里暗含着在改变参照物的情况下,如何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用直观可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的方位概念。学生明确自己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位置,可为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做好学习准备。
介绍沙盘模型的由来,使学生了解沙盘模型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为通过沙盘模型建立方位概念打下基础。
初步完成学生在各组位置的沙盘模型。通过辨别、摆放自己在组内的位置,可使学生初步理解:根据自己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可以判断、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用添加周围固定物体的方法,完成组内位置沙盘模型的摆放,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位置的描述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和描述位置。
完成半个班位置的沙盘模型摆放,目的是让学生先以自己为基准,再以他人为基准,进而以固定的物体为基准,反复检查位置摆放是否正确,帮助学生理解在以不同的物体为基准时,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时出现的变化。
先运用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方位的概念,再运用平面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把直观形象的物体转化成平面的、抽象的模型,即抽象成思维概念。
3.课堂总结
师:这张图就是我们在这间教室里的班级座位图。如果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就可以运用刚才学过的这些方法,先看看周围熟悉的物体,前、后、左、右都是谁、
都有什么,再看看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固定不动的物体,最后再找到自己的位置。还可以借助沙盘模型和平面图来确定或描述我们所处的位置。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堂总结
板书
前后左右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