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区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 了解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知识与技能:
???? 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 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知道分解者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 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阶段,知识增长速度比之前有所进步,已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学段,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性分析能力,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能加以实际运用的能力。六年级学生更加重视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由此形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
区分生产者、消费者,画出完整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学会寻找食物关系,并能画出某一区域里比较复杂的食物网
教学过程:
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认识食物链
师: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简短的视频,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总结出一个成语。
视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片
师:谁想到了?
师:在这个成语中,涉及到了几种生物?
请你用箭头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他们连
起来。
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其余的同学想一想,假如是你上来,你会怎么连?
(连好以后)请你来解释一下“谁被谁吃”(适时纠正)
师:(讲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而建立起来的联系,当我们用箭头连在一起,我们把它称为“食物链”。
我们写食物链的时候,一般写“谁被谁吃”,还要注意箭头的方向 。
观看动画片
总结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指名学生到黑板连
1、食物
2、树汁
二、会写食物链(从简单到复杂)
师:(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俗语或者歇后语也能表示食物链的?
提问:我们再来看上面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完整吗?
蝉就不需要吃食物吗?他吃什么呢?
(露水:蝉仅仅只吃露水吗?仅吃露水能生存吗?)
请同学来补充
那么,树汁是蝉的食物,我们把这条食物链补充完整,怎么写,写在哪里呢?
师:那么下面这一条食物链需不需要补充呢?
(有点难度,可以先讨论一下)
师:我们在讨论食物链的时候,一般不考虑人。
后面有没有要补充的?
师:观察这条食物链,看看有没有共同点。
(最顶端一般是凶猛的食肉动物,没有一个比较厉害的天敌
最前端他们也没什么东西吃)
提问:他不去吃其他生物,那它是怎么长大的?
师:一般是自己制造的,
一般是哪一种生物?
师:(讲述)一条食物链可以分成两类,像植物这样自己制造营养的,称为“生产者”;靠吃别人摄取营养的,叫“消费者”。
出示实物图(狐狸、猫头鹰、兔子、老鼠、植物):你能不能找出生产者和消费者
师:小组讨论,每人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长纸条)
师: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分析,强调“一条”、“谁被谁吃”
(在一个环境中,可能会有很多交叉的一条一条的食物链,按一条一条写,应该怎么写?
从谁找起,写到谁结束?)
鹬蚌相争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弱肉强食
露水、树的汁液
从阳光、土壤中吸取营养
三、认识分解者
出示图片:蚯蚓
提问:你知道它吃什么吗?吃植物吗?
分析:他不吃植物,那是不是它就是生产者呢?
也不是,那他的主要工作是干什么呢?
讲述:其实啊,地球上还有一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被植物吸收的物质,他们将这些物质分解变成养料,为我们地球的整洁干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他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那么同样地,我们也得给它们起个名字呀-------分解者。
师: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充当分解者?
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各类分解者的图片:
蘑菇、蜣螂、霉菌、秃鹫
提问: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不吃植物,
不是生产者
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认识分解者
点几名学生回答
思考
遗体堆积如山等等,教师不加具体点评。
四、认识食物网,了解食物网中生物的重要
师:现在我们每一个小组来扮演一种生物,只要有捕食关系,我们就用一种颜色的丝带来把两者连接起来,不同的食物链用不同的颜色(请小助手帮忙连线)
请最重要的“植物”松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种生物同时存在于几个食物链之中,所以每一种生物都非常重要)
板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食物网
树汁→蝉→螳螂→黄雀→鹰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