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汉字的联想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2课 汉字的联想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4-04 09: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汉字的联想》
??????????
创新整合点:
教师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思考,进而在游戏中大胆地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整堂课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在这样的氛围下爱上我们民族美的汉字,激发学生对中华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汉字的热情。教学中,教师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思考,进而在游戏中大胆地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的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对传统文化的审美、鉴赏的缺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应作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汉字起源、演变和艺术特点。 理解书画同源的概念。学会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有趣汉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思考,进而在创作中大胆地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艺术角度认识汉字,感受汉字形意美,激发学生对中华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汉字演化过程,感受汉字的美,体验用水墨画表现汉字。
难点:如何根据汉字的形意特点,展开联想进行创作,画出新颖有趣的作品。
?
教学过程:
一、课前熟悉
师:上课前,老师带大家来看一张图片。看这是什么?
生:手
师:看这造型,它其实是一个字。想一想,它会是什么字呢?
生:人?八?
师:那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字?
师:是“尺”字。请同学伸出你的左手,这是一拃,古时候国王的一拃被定为一尺。我们的祖先根据手的这个造型,创造出了这个“尺”字。它是象形字,有趣吗?
二、引入课题
师生问好:上课!……
师:今天这节课呀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文字等着我们呢!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生猜测
师:单独看这些字就非常有意思了,加在一块就更有趣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有趣的汉字世界。
三、书画同源
师:那这些字是谁来创造的呢,他们为什么要要创造这些字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讨一下。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山洞,这里就藏有象形文字的秘密,一起说:芝麻开门!
师:看,在岩壁上的这些图案是画还是文字?祖先们在岩壁上画这些画是要干嘛呢?
生讨论交流:记一些事情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还没有出现汉字,为了记事,他们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示。可是时间一长,人们觉得这个方法不是很方便,于是发明了像字又像画的符号。祖先们把这些符号刻在了兽骨和龟壳上,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象形文字。

师:谁来猜一猜,这些符号让你联想到了现在的哪些汉字?(上台指一指)
生:田、羊、牛……
师小结: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事物的形象来创造汉字的。
师:谁知道这些字和岩壁上的画有什么联系吗?

生讨论
师(渗透知识点):从生活记事到书法艺术,从生活记事到绘画艺术,它们都有同一个根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书画同源”。
师:通过学习,你对汉字有了什么更深刻的认识?你想怎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生: 我们看到了祖先高超的智慧。
生:祖先们很有创造力。
生:祖先们把复杂的字变简单了。
……
四、技法教授
1. 找象形文字
师:闻老师也很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所以把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些象形文字变成了一个小故事,在看的过程中,请你们把中间藏着的象形文字找出来,记在纸上。
师:同学们,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看得最认真,看谁找出的象形文字最多?
播放flash《三十六个象形文字》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字?(师根据生回答贴出各个象形文字)
2. 完成小任务
师:刚才闻老师把这些象形文字变成了一个小故事,那你们能把这些象形文字组合成一幅画吗?
生尝试:组合象形文字成画。
师:这两位同学真有想法,通过简单的组合,就俨然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了。看有山有水,白云缭乱,鸟儿自由自在地飞行着,美吗?……字和字放在一起竟然能成为这么和谐又漂亮的图画……
师适时补充:我们只用少量的象形文字也能组成美丽的图画。
3. 教授技法
师:这组同学看得很认真的,请你们在闻老师的这幅卷轴上书写“舟”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生书写象形文字“舟”
师:我们来看看这幅字。刚才同学写得很认真的,可它只是字还不是画,那我们能不能大胆的把它创造成一幅美丽的画呢?谁来出出主意?
生讨论
师:老师现在就帮助大家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我们可以用国画中“勾、皴、点、染、擦”的技法来装饰这些字。


① 先用“皴”的技法:皴出湖面的波光粼粼的感觉,
② 再用“染”的技法:染的时候要有浓有淡。浓淡结合画面才
能有“深远”的意境美。接着再染出一片夕阳,夕阳映在湖面上
太美了,情不自禁地想画出它!

③ 最后再用“点”的技法,为这张画添加一些细节,注意老师
这个点的技法很特别。

师:看!你们的小舟出现在这样绚丽的湖面上。喜欢吗?如果我们在右上角题上字、盖上印章,就是一幅完美的作品了。
师小结:瞧!这两幅作品中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字与画的结合是多么和谐而美丽的艺术啊!
五、作品欣赏
很多艺术大师也觉得字与画的巧妙结合是神奇的艺术,他们也创作了许多这样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向大师学习。(以“鱼”为主题的三幅画)

我们的艺术家设计的实在太好了,简直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艺术家们喜欢我们的汉字,小朋友们也喜欢,他们用汉字也创作了许多作品,一起来看一看:

你喜欢哪一幅?你能画中学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墨色(浓淡、深浅)、色彩(对比、鲜明)、主题
六、生创作(小组合作)
1. 提出作业要求
选择感兴趣的汉字,对它们进行有趣地设计,变成一幅意境幽美的画。
主题突出、内容有趣、浓淡结合、色彩丰富
2. 生创作,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

七、小结:
师:汉字是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同时也是世界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员。所以,现在很多外国人也认识到了汉字价值。我们来看条消息:英国泰晤士报头版头条:外国人也开始学汉语汉字了,甚至外国的学校也开设了汉语课。
师:汉语的价值,为全世界人民所认可。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豪、骄傲
师:老师也有同感。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作为现代的中国人更应学好这门艺术,让这门艺术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
教学反思:
《汉字的联想》是四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教材的编排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培养孩子对汉字的热爱。
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赏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能激起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经过欣赏、总结、想象,能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来用象形字的造型方法进行夸张,能较为明确地表达字的意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动力之一,我以激发兴趣提问导入新课,使本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人类是怎样记录和交流事情的,然后归纳这种既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叫做象形文字,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文字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我设计了游戏: “慧眼识字”(快速地认出象形文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举手抢答得分的环节,很好地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把原本难懂的知识简单化。我还在网上下载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象形字的故事》,同学们看的是津津有味,更加加深了他们对象形字的理解。紧接着设计了“象形文字绘画”游戏,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古人,用已有的象形文字拼成一幅画,使学生体验文字的有趣、好玩;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将汉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设计创作“图画文字”,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从而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学生实际创作时,我设计了作业一(小组根据主题创作)和作业二(个人自主发挥),同学们自己二选一,自由创作,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尊重了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化的发展。
虽然我备课进行了充分准备,但在教学中还是发现了许多不足,比如学生的创作时间太少、评价学生作品太匆忙等,原因是本课信息量大,想渗透的东西太多,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精炼。总之,我会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