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背景: 目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的“生死契”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开始: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粮食产量就增长了6倍多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家:
集体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使用权农民:
1、生产自主权
2、自负盈亏
3、剩余归自己完成上交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农村乡镇企业崛起材料一:那年(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广州日报
材料二:(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步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1、开始:4、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硕果累累: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翻了一番。读材料想一想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哪些弊端? 上个世纪80年代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都根据政府指令完成。中国的改革又该何去何从?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的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式: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城市—增强企业活力 课堂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对内改革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