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导体 与绝缘体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导体 与绝缘体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4-04 10:46: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的第5课。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看,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与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本课,将通过引领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的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的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形成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对身边物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明确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利用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如:家用电器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课,要通过用电路检测器科学规范的检测20种材料的完整过程,使学生经历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要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整理完成分类,最终形成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同样重要,真正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检测材料,让学生通过检测,通过在寻找相同与不同的过程中,在能力上,在理解上都有一个提升。为此我精心选择了20种常见材料,既包含铁片、塑料片、木片等学生熟悉的,又能明确定判断是否导电的材料,又包含玻璃片、陶瓷这样学生熟悉但却无法确切预测的材料,,也有螺丝刀、插头这样用第一组检测过的两种材料共同制成的物品,不但让学生在认识上有一个提升,也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帮助学生分类建立概念的同时,认识到生活中大部分物品都是由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共同制成,加深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并注意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2、过程与方法:
科学规范地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规范地实施有关检测的步骤,能整理好实验记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橡皮。
2、为小组准备:电路检测器,科学检测记录表,回形针、纸板、钥匙、硬币、石块等20种待检测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出示一个没有安装电池的简单电路,问学生小灯泡能否发光,为什么?(不能,因为没有电源)。
2、装上电池,小灯泡发光,再次提问,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因为有电流通过灯丝)。
3、如果老师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4、怎样能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再把导线接上)师演示将导线的橡胶皮连接,小灯泡不亮,再试一次还是不亮,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帮帮老师?
5、找学生到前面演示连接方法。(将铜丝连接到一起)
6、通过这个小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导线里面的铜丝容易让电流通过,导线外的橡胶皮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设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了解学生对导体、绝缘体的初始想法,以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使学生真正卷入科学的探究活动,唤醒科学学习的兴趣。】
7、PPT出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像铜丝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皮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在上课伊始在学生的脑子里构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有利于下面的教学。】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师:那橡皮是否容易导电呢?
师:利用手中的材料,怎样证明橡皮是否导电?
2、师:好,那我们就请一个同学上来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下。生:(上来演示。)
3、师:大家对这位同学的检测方法有什么建议吗?
(如有不同意见请几个同学发言)
4、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先用一分钟时间仔细看看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
(1)、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做好记录。
(2)、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5)、养成良好习惯,把检测过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盒子里。
5、师:谁来说说这样检测的科学性:
在检测前要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这样可以保证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是为了不让检测头互相碰触,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连续重复检测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节省时间。
把橡皮从一边拿出来,检测完后要放到另一边去,这样在检测多种物品时才不会发生混淆。
6、找学生按照科学的检测方法到前面来演示检测,同时注意记录。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科学规范的进行操作,为后面的探究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检测身边的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再检测之前,小组同学先对20中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
2、汇报交流预测的结果,其他小组可提出不同意见。
3、在检测前,教师先说明:今天咱们的电源是一节干电池,它的电压只有1.5V,对我们人体来说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检测,而家里用电器的电源是220V的,千万不要用家里的电源来检测,那是十分危险的。
4、学生按照前面的方法开始实验。
5、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其他小组仔细听,你们和他们的检测结果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看看,小刀、螺丝刀分别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制成他们的材料有哪些是我们检验过的?(塑料,铁)(如果我们两个检测头都接触塑料,或者一个接触塑料,一个接触铁的部分,小灯泡就不会亮,如果都接触铁,小灯泡就会亮。)
6、总结导体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金属材料)没错,一般情况下,金属都是导体,那是不是非金属就不是导体呢?(举例人体、不纯净的水)还有什么非金属也是导体,同学们可以课下去查阅资料。
四、安全用电教育
1、生活有很多的物品就是由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共同制成的,比如插头、剪刀、螺丝刀,想想它们是做什么用的,怎么用?谁愿意说说为什么制做他们既要用导体材料,又要用绝缘体材料?
2、同学们,人体和水都是导体,那在我们使用电的时候为了自己的的安全,要注意什么呢?
3、我们来找一找,教室中和电有关的物体,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这样选择材料有什么好处?
4、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为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安全用电,保护好绝缘体。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区分导体与绝缘体,从课堂回归到生活,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五、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金属
人体
不纯净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