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二大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三大”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邓小平南巡讲话
时间:
1992年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同志南巡途经湖北武昌时,与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树言等人一起交谈。
1992年2月,邓小平与妻子、女儿在上海第一百货商场为外孙女买铅笔。
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时,与女儿邓楠、邓榕参观深圳“锦绣中华”。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站在深圳河大桥桥头,在风中眺望对岸的香港。8年前,他以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坚如磐石的意志促成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我一定要活到那一天,就算坐着轮椅,也要到香港走走”。
内容:
1、三个有利于:
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
2、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
3、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理论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
1997年 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中共十六大
1、时间:
2002年
2、内容:
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在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中共十七大
1、时间:
2007年
2、主要内容:
胡锦涛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主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中共十八大
1、时间:
2012年
2、主要内容:
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出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五、中共十九大
1、时间:
2017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展开和内涵逻辑,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中国十二大:
3、中共十三大:
4、1992邓小平南巡讲话:
5、邓小平理论地位的确立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2年
2、内容:
3、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07
2、内容:
3、意义: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2年
2、内容:
3、意义: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2017年
2、内容:
3、意义: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课堂练习
2、低碳生活,简单地说就是低能量、低开支的生活。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低碳生活”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指导思想的实践(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
A.阶级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