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画面一: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的吱呀声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曼彻斯特的蒸汽锅炉已吼叫着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画面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士子范进因中举登科而欣喜若狂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关注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鸦片战争前的东西方世界走上近代化传统(农业)社会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首先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变革……鸦片战争后的文明碰撞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人教版必修2第9课 历史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材料一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二 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者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根据材料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对中国的自然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家庭手工业日趋衰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市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市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封建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下图反映出清政府面临着怎样的局面?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外: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太平天国运动)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太平天国运动 清政府公开承认:“近年以来,民力已极凋敝,加以各省摊派赔款,益复不支,剜肉补疮,生计日蹙……各省督抚因举办地方要政,又复多方筹款,几同竭泽而渔。 材料一 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
——倭仁
倭仁,蒙古正红旗,三朝元老,理学名臣、同治帝师。
材料二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李鸿章,湘军幕僚,剿灭太平天国建功,1864年任两江总督。倭仁和李鸿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什么?倭 仁:不主张向西方学习。
李 鸿 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顽固派洋务派道器之辨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由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尚未出现,实现近代化的任务首先落到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身上。这些中央与地方的封建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倡办新式机器工业,从而拉开了洋务运动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序幕。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1861年,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中央机构——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的实践:(1)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1)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本身的封建性较浓厚。它们都是官办的,也就是国家出资由官吏来办理,在体制上采取封建衙门式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发展动力;工厂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个人手中,贪污腐化严重。李鸿章死时,遗产竟有4000万两银子之多。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官办企业。 洋务运动的实践:(1)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1)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1)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 商务叹(节选) ——郑观应
轮船电报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
电报贬价归国有,不容商董请公估。
轮船局权在直督,商欲注册官不许。
总办商董举自官,不洽舆情无是非,
事事输人糜费巨。用非所学弊端多,
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1)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2)创办近代教育: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2)创办近代教育: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2)创办近代教育: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3)创办近代海军:北洋(实力最强)、南洋、福建等海军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实践:(3)创办近代海军:北洋(实力最强)、南洋、福建等海军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感慨:“我做了一辈子的事情,训练军队也好,训练海军也好,都像是做纸糊的老虎,何曾真正放开过手脚做事?”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顽固派的阻挠、管理模式的落后、清朝官僚的腐败、封建迷信的观念、
学习观念的落后、集权体制的束缚 ……请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跃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材料一 它们(洋务运动)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请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最大功绩)。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民用工业生产的产品,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还投放到市场上去,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轮船招商局经营三年,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打破了列强垄断我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内河航运的局面;开平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卢汉铁路的铁轨不是进口的,而是由汉阳铁厂制造的。请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请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开设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进一步促进向西方学习的风气。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 19世纪中期,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已经到来。外有列强环伺,内有传统束缚 ,中外碰撞之下,重重困境之中,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积极应对时代挑战,尽管遭遇重重困难,但这种负隅前行、与时俱进的精神,值得我们致敬和学习!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也没有停止,接下来谁又会挑起中国近代化的重担?二、三十年未尽之事业——洋务运动的兴起尝试画一画本课的思维导图本课重要概念:
(内涵、外延、逻辑关系)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经济
……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有层次、有逻辑地去思考,将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建立记忆链接,帮助你构建知识网络,实现高效学习。本书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数十年心血,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剧变革,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从2006至今,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非常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
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
第五章 天国的悲喜剧
第六章 十二年之后
第七章 近代化一小步
第八章 城乡社会在演变
第九章 日本冲来了
第十章 变与不变的哲学第十一章 庚子与辛丑
第十二章 欧风美雨驰而东
第十三章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第十四章 中等社会
第十五章 变革中的两大动力
第十六章 民变和革命
第十七章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第十八章 山重水复
第十九章 新文化运动
第二十章 历史的选择 好书推荐 蒋廷黻先生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长达十余年,搜罗原始材料,采用先进方法,开风气之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基础,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本书是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课后练习:
1.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中可以看出“洋布大行”给近代中国经济造成的变化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已经开始
C.中国布市完全消失 D.纺织开始使用机器
2.1860年,英国人额尔金在《访问中国及日本报告》中写道:“在华北(实际上应是上海),英国棉布是可能找到的最无价值的东西,比寻常的包装材料(杭州粗棉布)还要便宜和无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英国经济生产方式已经落伍 B.中国民众自觉抵制商品倾销
C.洋务运动成功收回部分利权 D.传统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3. 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右侧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 )
A.洋务派为军事工业招股筹款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企业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 D.洋务派开始采用官督商办方式
4. 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批连接官商两方的近代企业,它们以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形式而存在,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中一种重要的经济体制,即官商体制。这种官商体制诞生的直接经济动因有两个:洋务官办军工企业对经费、原料的需求;中国原始资本的不足和民间资本的弱小。官商体制企业的出现( )
A.有效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B.解决了洋务企业资金不足问题
C.摆脱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 D.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5.有人认为近代一批先行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地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个新式国家……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尝试绘制本课的思维导图
本课重要概念:
(内涵、外延、逻辑关系)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洋务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