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之虚词二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之虚词二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4-05 08:5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文言文之虚词二 六.“为”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一)用作介词,读作“wèi”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①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为了) (二)“为”用作动词 ,读作“wéi ”1. “为”作动词时,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当作”、“成为”,“雕刻”,“是”等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做)
③为宫室、器皿。(雕刻)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有)
3.指心理活动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4.表示被动,译作“被”(为……所的格式表被动)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被) 七、“虽”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八、“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如: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3、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
如:①翼然临于泉上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九、“则”(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一)用作连词(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二)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十、“者”1、代词,代人、代物。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例如:①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②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2、语气助词, 单独用,或与“也”字连用,表判断。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十一、“乎”(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例如: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
例如: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颓然乎其间。
十二、“且”(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一)用作副词(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 、“而且”、“并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况且)(二)用作连词(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3)表示并列,可译为“和”。
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
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十三、 乃(2)可译为“于是”、“才”、“就”。
例:①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②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才)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彼此当年少 莫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