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19:42: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8张PPT。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历史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意义。分组探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自主展示衣服饰组主题:与时俱变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你印象中的清朝传统旗袍是这样子的吗?唯美的、精致的、华丽的……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展品一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宽松肥大、保守呆板合身适体、中西合璧宽松肥大、保守呆板20世纪三十年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等级森严清代官服标识(补服)展品二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国门洞开,西服东渐近代思想家 梁启超近代实业家 张 謇我们的创新——中山装民主平等等级森严(中西合璧)中山装的内涵:和平统一
二大理念:严谨治国
以文治国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四维:礼、义、廉、耻
五权:立法、行政、司法
考试、监察
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展品三宋子安宋嘉树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倪桂珍宋子良宋嘉树全家福(1917年)传统服装与西式服装并行于世宋子文土洋并存 中西合璧归纳(一)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服饰的变化: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推动
人们思想的解放
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服饰组: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展品四列宁装干部服布拉吉文革“绿军装”新中国建立后:带有浓厚时代印记的服装50年代列宁装 布拉吉(俄国风情)激情岁月——文革“绿军装”20世纪50—70年代: 蓝、绿、灰、黑的“海洋”归纳(二) 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前服饰的变化:思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原因)新中国成立、反封建
中苏关系友好
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氛围
物质生活的匮乏……俭朴、色彩单调、政治氛围浓厚……改革开放至今:美观大方、异彩纷呈美观大方、异彩纷呈、彰显个性服饰组: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列宁装
布拉吉
绿军装款式新颖异彩纷呈中西结合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朴素、简单
色彩单调
时代特色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饮食组主题:异味相争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食展品一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上海第一家西餐厅
德大西餐社中国买办和
他们的洋老板
共进西餐
牛 排披 萨甜 点西餐传入——异味相争咖 啡中国传统八大菜系北面南米,舌尖中国展品二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计划经济时代的象征——各种票证物资匮乏展品三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菜篮子”工程实施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思考:中国人的饮食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丰富多样、中西并行、互相融合……
南方:米饭、海鲜 北方:面食、肉类 皇帝、贵人:满汉美食 老百姓:粗食淡茶 表现饮食组:异味相争——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各种票证——计划经济时代的象征改革开放后——食物丰富
(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居住组主题:洋房里弄— —演进中的居室建筑住展品一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北京四合院内向、封闭、等级内向,封闭,等级森严展品二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天津租界里的小洋楼外向、开放展品三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中西合璧 河南大学大礼堂(1931年开建)展品四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一家三代居住在
7.3平米的房间里建国后六七十年代
家居
简单1995年启动
“安居工程”1.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
2.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开始出现,中国的居室建筑出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3.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4.家居西化。居住组:洋房里弄——演进中的居室建筑风俗组主题:移风易俗 ——社会风尚的大变革俗展品一风俗组: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辛亥革命后政府下令剪辫放足、改变礼节展品二见证浪漫时刻:50年代结婚照60年代结婚照70年代结婚照展品三80年代结婚照90年代结婚照见证浪漫时刻:草坪婚礼见证浪漫时刻:教堂婚礼集体婚礼旧式婚姻的特点:新式婚姻的特点: 包办婚姻
程序繁琐
男尊女卑自主、自由、平等
删繁就简
仿效西方展品四风俗组: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改革开放后,休闲方式多元化婚姻包办
男子留辫
女子缠足
婚丧仪式繁琐
社交礼仪:跪拜、老爷旧习改变婚姻自由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仪式文明简约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特别提示:戊戌变法时发出变革呼声,辛亥革命时“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彩,民国时期颁布相应法律。但这只是在大城市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风俗组:移风易俗——社会风尚的大变革 探究学习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衣食住俗变迁的因素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政治运动的推动;进行机器生产、生活的需要;受西方习俗的影响。 材料二 “中华民国元年春,正月,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公布采用阳历纪元,定五色旗为国旗,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躬;大人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足;吸食鸦片者,严令戒绝。凡属国民,一律平等……”
——王家槐《海南近志》政府政策的影响 探究一: 材料四 谭嗣同主张以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原则代替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伦理。另外,谭嗣同盛赞西方社会的文明婚俗.“夫妇择偶判妻,皆内两情相愿,而成婚于教堂”
——《谭嗣同全集》下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51页。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战争后三年间,民族资本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至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相当发展。
——《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先进中国人的提倡,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促使我国近现代衣食住俗发生变化的因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的推动、法律的保障民族工业、科技革命、改革开放等的促进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的促进(民主平等自由等)外:西方文明冲击归纳 :中国近现代衣食住俗变化的特点是什么?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随着近代社会经济、民主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加速;
存在地域和城乡的严重不平衡;
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既吸收了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探究二: 探究学习材料一:清代皇室、百官和黎民百姓的袍服……皇室用四衩,官员开两衩,百姓不开衩。服饰的穿用时间和场合也有严格的规定,如每年农历三月百官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要由礼部奏请,皇帝降旨一律换戴。 ——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材料二:“凡事任意潜越,各处皆然,沪上尤甚”,“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 ——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问题:对比两段材料说明中国人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有什么意义? 变化:趋于平等。意义: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进步从政治近代化角度看:政治民主化问题:依据材料,说明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 说明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材料三:农业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意义: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经济工业化。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经济工业化从思想文化近代化角度看:意义:吸收西方文明的先进成果
改造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材料四:生活在具有几千年传统文明的近代中国,每一个人都会面对时代的挑战,都会感受到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同样也会有受惠于两种文明又困惑于两种文明的复杂心情。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我们应当客观的看到西方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改造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其更加辉煌。
——转引《中华文明网》不能崇洋媚外不能固步自封理性、科学化总之,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充满生机。本课总结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变迁表现变迁原因变迁意义衣食住俗外因、内因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科学理性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体现谢谢观看!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课堂练习3.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出现了“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令人目暇接”的着装现象,《时报》曾刊登一则顺口溜:“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摘编自李喜所《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材料二 建国后极左思潮又召唤了衣冠之治的复苏,阶级斗争扩大到人们的穿衣戴帽,肇成服装意识形态化的后患,甚至成为大批判的内容。改革开放,当代人的主体性觉醒推动着人们从内心到外形的变化。放眼街头,乱丝装,彩丝装,琳琅满目,端庄的,俏丽的,万紫千红,个性的舒展溢于体表,衣衫的沿革映现了百年春秋。
——摘编自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年民众着装呈现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1.A 2.C 3.C .4 A
5. (1)个性鲜明;等级观念淡化;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新旧掺杂)。(4分)
(2)变化:由单调到多元;由意识形态化到时尚个性。(2 分)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