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19: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见解 就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谈谈自己的观点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晚清 艰难起步 民国 曲折发展 新中国 快速腾飞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光绪二年(1876)淞沪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铁路) 1、晚清 艰难起步(铁路)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3)1909年,第一条由中国人(詹天佑)主持修建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通车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铁路)(4)到辛亥革命前夕(清末),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5)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蒸汽机车——“0”号机车,1882年投入唐胥铁路运行(自英国进口)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铁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随之,外国的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公路)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水运)(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标志着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航空)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通讯)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通讯)(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④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1、晚清 艰难起步(通讯)(2)电话
①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②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民国时期交通和通讯发展的成就
* 1912年,改邮传部为交通部。
*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撤裁全部驿站。
* 1920年,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 1937年,修建第一条东西大干线浙赣铁路。
* 1937年,我国自行设计钱塘江大桥通车。
* 1911—1949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3500公里。
* 1949年,民航航线达52条,总长度近8万千米。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民国 曲折发展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新中国 快速腾飞(铁路)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新中国 快速腾飞(铁路)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③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
④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新中国 快速腾飞(公路)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②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偏远山区也通了汽车。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新中国 快速腾飞(公路)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新中国 快速腾飞(航空)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
②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了许多限制,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了解 近现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3、新中国 快速腾飞(通讯)(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4)意义: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1、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以铁路为例)?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 从1876年至1911年,清政府总共修筑铁路9100公里;从1911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共建成铁路17100公里,连同清政府时期,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6200公里。但由于战争破坏或其它原因被拆去3600公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2600公里。 
——据相关资料整理 1、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以铁路为例)?材料一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割地赔款,国力大损,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或假借“合办”,或通过贷款控制,一万多公里的中国路权被吞噬和瓜分,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在1876~1911年修建铁路约91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
——童桦《百年铁路》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二 故“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修建铁路“尤其重要者,则为保障统一之真实,盖中国统一方能自存也。一旦统一兴盛,则中国将列于世界大国之林,不复受各国之欺侮与宰割。”
——孙中山《建国方略》巩固统一的需要1、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以铁路为例)?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四 “现在以国防不固”,致令俄在北满及蒙古横行,日本在南满横行,英国在西藏横行,原因皆因交通不便,故“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孙中山《建国方略》国防建设的需要1、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以铁路为例)?材料三 法、越事起(1883年中法战争),以运输不便,军事几败。事平,执政者始知铁路关系军事至要。
——冯天瑜《晚清重臣:张之洞评传》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五 “路线敷设以后,则物产之价值势必增长数倍”。“至地下蕴藏之采掘,金属物产之开发,其利益之丰厚,乃显而易见” ……
“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此诚发展中国财源第一要策。” ——孙中山《实业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1、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以铁路为例)?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六 当其时(1905年清末新政),以铁路为救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
—— 《清史稿·交通志》统治者的支持1、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以铁路为例)?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七 辛亥革命以后,他(孙中山)更强调“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
——《孙中山思想与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先进中国人的大力倡导和推动1、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以铁路为例)?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一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乘轮船“格兰诺克”号赴夏威夷檀香山就学,“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2、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给国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孙中山为例)?促进思想观
念的转变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二 孙中山的活动舞台是整个世界,南洋群岛、欧美大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海外,他殚精竭虑地筹募革命经费,组织革命团体,宣讲民主思想。檀香山、东京、横滨、纽约、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到处都是他的讲坛。孙中山的旅行全靠轮船,并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孙中山在他4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了中国的独立与自由,不辞辛劳。至于孙中山一生究竟航行了多少路程,有人做了统计:孙中山一生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7次到檀香山、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7次到越南、8次到新加坡,十多次到日本……总共航海约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2、近代以来交通事业的发展给国人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孙中山为例)?扩大了活动范围推动革命进程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3、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总体特征从人力、自然力到机械力(动力)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3、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发展很不平衡,现代化程度低1905年,天津官办的电话交换局成立,用户1000户左右,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津电话交换机的容量达到一万五千多门 。1939年天津人口约139万。3、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平民化、普及化程度低 理解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特征材料二 中新网9月24日电(2019年)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24日介绍称,2018年末,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是13.2万公里,这个数字比1949年增长了5倍,高铁从无到有,现在通车里程达到了2.9万公里,已经是世界第一。材料一 从1911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共建成铁路17100公里,连同清政府时期,中国大陆共有铁路26200公里。但由于战争破坏或其它原因被拆去360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仅留下铁路22600公里。   旧中国的铁路,很多是由外国势力为略夺中国资源而修建的,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在沿海地区,西南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铁路。由于各条铁路在管理上各自为政,限制了铁路运输能力的发挥。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见解:
(1)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为何比较缓慢和艰难?
(2)新中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何在? 见解 就交通和通讯事业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1、从政治方面看:帝国主义的阻碍和压迫;国内政局动荡,战事不断;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等。2、从经济方面看:近代中国经济落后,交通建设缺乏资金,重工业基础薄弱。4、从思想方面看:传统守旧观念的阻碍。3、从科技方面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交通工具多从国外进口,受制于人。5、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为何比较缓慢和艰难?1、从政治方面看:国家独立是铁路事业发展的前提;党和政府的长远规划和推动。2、从经济方面看: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4、广大铁路工作者的努力和推动。3、从科技方面看: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进步促进铁路建设的发展。(2)新中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