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4-06 20: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体,
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只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4.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课时: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时1
一、导入
1.回顾: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亚里土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例:推车、车动、放手、车停。
伽利明:物本停下来,是受到摩擦阻力物体的运动并不需力来维持。
到底谁正确?
二、教学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方法:控制变量法。





1.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2.去掉毛巾,将换成棉布,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3.去掉棉布,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2.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速度减小的越慢。
3.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4. 注意:
1.三同: 同一小车 同一斜面
同一高度: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不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阻力)不同。
3.水平面研究的原因:让小车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消除重力,支持力对实验的影响。
5. 笛卡尔:方向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①“一切”对所有物体都适用。
“总”:总是这样
“或”:两种状态二者必居一
②.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结果: 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③.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④.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验证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况推理总结出来的。
三、小结。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实验设计、结论。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成立的条件。
四、作业。


课时2 惯性及其应用
一、导入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二、教学
1.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说明:①运动状态不变: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静止的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③.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无关。
④.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可以由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困难程度表现出来。
⑤.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应说“由于惯性”。
⑥.牛顿第一定律是由于惯性而表现出的一种运动规律,因此也叫“惯性定律”。
例:摩托车启动最快,小汽车,客车启动最慢。
3. 惯性现象应用。
利用:使锤头撞几下套紧,把煤用铁铲抛进炉膛。
防止:车的安全带。
4. 分析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钢管)
2.弄清研究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与车运动)
3.分析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哪部分受力,并指明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车受力停止)
4.分析物体哪部分不受力:由于惯性最终保持怎样的运动状态和现象。(钢管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
例:1、装有钢管的货车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刹车,却造成驾驶室内三人重伤事故,事后调查,伤人“元凶”竟然是车厢内的钢管,用物理知识解释。
(钢管原来随货车一同做高速运动,当急刹车时,货车受阻力很快停止,钢管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于是便进入驾驶室造成事故)。
2. 行驶的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
①乘客②运动③车、乘客脚受力停止④由于惯性,上身部分向前运动。
3、惯性与力,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1.惯性是一种性质,其存在是无条件的。
2.力是一种作用,用来改变运动状态。
3.惯性定律的存在是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是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
4、小结。惯性,定义,大小,表述。
5、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