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莫斯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雕塑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府成立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5课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1918年11月
1921年3月
1922年12月
1924年1月
1925年12月
1927年12月
1937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列宁逝世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农业集体化决议
工业产量世界第二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根据列表,将俄国1917-1937年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你将如何划分?给出你的理由。
俄国历史大事记(1917-1937)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1918年11月
1921年3月
1922年12月
1924年1月
1925年12月
1927年12月
1937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列宁逝世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农业集体化决议
革命阶段
建设阶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俄国历史大事记(1917-1937)
工业产量世界第二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1918年11月
1921年3月
1922年12月
1924年1月
1925年12月
1927年12月
1937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列宁逝世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农业集体化决议
革命阶段
建设阶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俄国历史大事记(1917-1937)
工业产量世界第二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1917俄历二月大事记
3月8日,9万群众集会涅瓦大街;
3月9日,20万群众集会涅瓦大街;
3月10日,彼得格勒工人总罢工;
3月11日晚,600名士兵起义;
3月12日晨,10200名士兵起义;
3月12日午,25700名士兵起义;
3月12日晚,66700名士兵起义。
3月15日午夜,沙皇签署退位宣言。罗曼诺夫王朝崩溃!俄国沙皇体制终结!
1.二月革命倒沙皇
短短的8天之内370年的沙皇专制体制就土崩瓦解。
二月革命后的俄国政局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苏维埃
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指方向
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的平均工资;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
1.二月革命倒沙皇
2.《四月提纲》指方向
1.二月革命倒沙皇
3.七月事件抛幻想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却于1917年7月1日驱使士兵上前线。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遭到临时政府镇压。这一事件即是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成为了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临时政府被推翻,布尔什维克掌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在领导革命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攻打冬宫
攻打冬宫后的士兵合影
实行攻打大城市,
逐步建立全国政权
8个月后……
3.十月革命现曙光
时间 革命任务 性质 结果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1917.3
1917.11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最终发生了十月革命,那么“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什么不同?
2.《四月提纲》指方向
1.二月革命倒沙皇
3.七月事件抛幻想
3.十月革命现曙光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背景探究:俄国十月革命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材料一:
19C末20C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
1.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上流社会豪华酒宴
穷人在施粥棚勉强果腹
从两幅图片史料中,我们能得出俄国当时社会的什么信息?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2.俄国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所受的灾难极为深重。有大约1400万壮丁,先后被驱赶去服兵役。到1917年初,战争已经夺去了俄国数百万人的生命。那时候,俄国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紧张,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陷于绝境。
一战中参战的俄国士兵
一战时期排队领取面包的民众
3.“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材料四:
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还有,俄国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成熟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俄国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
3.“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成熟
客观
主观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
(2)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
(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左侧3幅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理想
现实
俄国人民多了一种选择,世界人民多了一种选择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只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发展的看法: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是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主义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对社会形态发展的看法: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从1918-1923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出现了20世界第一次世界社会主义高潮。当时的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以俄国为榜样,开展夺取政权的斗争。……在东方,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从1918年-1923年间,中国、朝鲜、蒙古、越南、印度、印尼、土耳其、伊朗等国都兴起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3.鼓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种制度的对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背景下,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话?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马列主义成为了中国革命指导思想
1851-1864
1860-1895
1898
1911
以中国为例
总结:十月革命的影响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极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种制度的对立。
●马列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继承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
1917年3月
1917年10月
1918年11月
1921年3月
1922年12月
1924年1月
1925年12月
1927年12月
1937年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列宁逝世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农业集体化决议
农业集体化决议
革命阶段
建设阶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史料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
——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第三编)》
根据史料1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形势下提出的?
战争的威胁和物质紧缺
史料研读:
这一危机应该如何解决那?
小林的笔记清单
史料2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办法,即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根据史料2 ,列宁提出的改良办法指的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
史料研读:
小林的笔记清单
思维升华: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你认为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工业
商业
余粮收集制,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的手中
实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中小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分配
废除食物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交换
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新经济政策,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邓小平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小林的笔记清单
根据两则材料将,小林的笔记清单补齐。
材料一 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普京《千年之交的普京》
小林的笔记清单
积极影响: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牺牲农民的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发扬,社会主义法治遭到践踏。
①列宁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
②井冈山会师
③邓小平
④马克思
⑤苏联的工业化和集体化
⑥中国的农业集体化
将以上6幅图片置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合理排序,并给出你的排序逻辑。
④马克思
①1917年列宁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
②1928年井冈山会师
⑤192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和集体化
⑥1950年代中国的农业集体化
③1978年改革开放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