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二单元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时间轴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五计划开始
第一届人大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
文化大革命开始
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3
1954
1956
1957
1958
1966
三大改造
文化大革命
1976
54年宪法
中共八大
一五计划基本完成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三大改造开始
单元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单元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主题 具体内容
第
一
个
五
年
计
划 时间 1953年—1957年
背景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就 工业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交通成就 宝成、鹰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主题 具体内容
第一届人大 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4年宪法)
2.选举领导团体。
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意义 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4年宪法 时间 1954年9月
全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易混易错】
项目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会议 第一届政协 第一届全国人大
时间 1949年9月
1954年9月
地位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题 具体内容
三大改造 时间 1953-1956年底
涉及行业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创举 赎买政策
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 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知识点三:三大改造
【易混易错】
①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仍属于私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才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在三大改造过程中,我国的伟大创举是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不是公私合营。
③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而不是新中国成立。
知识点四:十年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主题 具体内容
十年探索 时间 1956-1966
开始 中共八大
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训 ①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经济调整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就 工业:①武钢、包钢 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和原油自给
交通: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科技: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易混易错】
中共八大 良好开端 时间 1956
内容 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失误
(二次会议) 时间 1958
内容 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失误政策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标志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主题 具体内容
十年文革 时间 1966-1976
纲领 以阶级斗争为纲
最大冤案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9.13事件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四人帮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结束标志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
教训 ①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②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建设成就 ①科技: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农业:籼型杂交水稻
知识点五:十年文化大革命
历史时期 成就
“一五”时期(1953-1957) ①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②交通:川藏公路、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文革”时期(1966-1976)
①武钢、包钢
②大庆、大港、胜利油田,原油和石油自给
③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④新兴产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导弹)、航天工业
①第一颗氢弹;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③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专题分析——建设成就】
习题巩固
一、单项选择
二、材料阅读
1、(2019·四川内江·7)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史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一、单项选择
C
2.(2019·山东菏泽·10)“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一国两制”的实践
A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3、(2019·山东滨州·12)右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B
4、(2019·山东威海·1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C.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A
5、(2019·广西梧州·9)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6、(2019·甘肃天水·7)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
7、(2019·山东日照·12)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艰辛探索 D.改革开放
B
8、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9、“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10. 下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C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