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见书 《借物寓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通过欣赏、评述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借物寓意”。
【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八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诗书画印》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策略】
八年级学生,小学时大都接触过书法,对简单的用笔、用墨都有一定的体验。教师从作品欣赏入手,创设情境,再结合游戏活动对教师作品梅、兰、竹、菊“四君子”进行赏析,分析画家是怎样来表达胸臆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逐渐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在课堂设计中通过“导入”和“欣赏体验”环节中两个小视频的播放 ,前后呼应,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理念】
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借物寓意和笔墨情趣。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画“借物寓意”的造型,体会中国画基本的造型理念。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与分析——欣赏与探究—— 欣赏与体验”等方法,体会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体会花鸟画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难点】 对花鸟画中借物寓意精神内涵的真正理解。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短片)
教师提问:
1.大家欣赏过这一类动画片吗?它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哪一个元素?
2.同学们知道中国画在题材上有哪些分类吗?
(课件展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作品)
3.大家觉得我们刚才看到的这段水墨动画片中的国画元素涉及的是哪一个题材呢?
国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和花鸟两种。工笔画工整、细腻,色艳丽,写意画重在笔墨,色墨淋漓。
请大家欣赏墙上这两幅画竹的作品,分别代表的是中国画的哪一种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复习和补充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学习新做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欣赏与分析
1.欣赏作品《桃李满天下》,中国画的绘画作品之所以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它有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作品的意境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而中国画的借物寓意就指的是通过描写客观事 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2.分析各类艺术作品中具体之“物”的寓意。如葫芦、鱼、蛙、葡萄、莲蓬寓意多子;桃子、松树、仙鹤、乌龟寓意长寿;双鱼、双蝶、鸳鸯、双燕寓意爱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画家将个人之“意”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四、师生互动
梅兰竹菊是书画家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梅花歌颂不怕困难的精神,兰花代表高洁的君子,竹子体现君子的气节,菊花象征清高脱俗的君子。
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梅兰竹菊”,教师出示古诗词,请学生试说诗词分别表现的是哪一幅作品的意境。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互动让学生体会艺术节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
五、欣赏与探究:
1.学生自主欣赏课本P24——P25艺术家作品,体会作品的意蕴。
2.请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作品是如何借物寓意,表现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气节。
设计意图:教师不做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培养学生独立鉴赏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六、欣赏与体验
大家欣赏了中国的水墨动画片,是不是意犹未尽呢?当水墨动画片中的国画元素表现在宣纸上时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向学生展示范画,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设计意图:动画片的播放使课堂前后呼应;在和学生共同完成作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小结:
中国的绘画博大精深,它的用笔、用墨、作品的结构形态,无不体现着艺术家的精神和理念,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写意花鸟的画法,更深刻的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