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执 教 者
所在单位
课 题
《朝景》
学科/版本/册次/单元章节
小学音乐/人教 课标版(简谱)/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5课
年 级
3年级
课时
第5课时
内容分析
《朝景》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第一段,是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音乐刻画了那里清晨日出的美丽景色。尤其是在强音第一次奏出时,太阳破云而出的瞬间精彩、生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两年来的学习,积累了少量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在对音乐的欣赏上基本能够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有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利用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认识长笛、双簧管并能用正确的声音哼唱主题。
过程
与方法
在对比聆听、纱巾律动、模唱、画旋律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音乐A/B/C三段在情绪、速度、力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能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愿意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与大家分享。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能用不同方式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意境、唱准音乐主题。
课堂环境
资源要件
1.移动终端(苹果IPAD)
2.交互式教学平台(泛东·互动课堂平台)
3.交互式电子白板(SMART或鸿合 HV-I280)
4.锐捷云课堂计算机教室
5.现代中庆录播系统
信息化应用
整体思路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多媒体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资源
应用设计意图
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三段音乐,首先我们来听第一段,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你的身体能随着音乐感受一下么?(多媒体播放第一段音乐)
生静听,感受音乐情绪。
开门见山,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分段欣赏(一)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同学们的感觉真不错,那老师想问一下,音乐前后带给你的感觉是一样的么?
师:(板书)如果老师用这样平缓的线条来表现前面的音乐,后面的音乐你想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呢?谁能到黑板上来试试?
师:这位同学划出的线条符合你的感觉么?请再听音乐,能用肢体动作把这样感觉的线条融入到音乐中么?
5、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优美的旋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你们最喜欢的音乐道具(纱巾)你能用纱巾来表现一下这段音乐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呢?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用纱巾这样表现,有的那样表现,能说说为什么?哪一种更合适呢?
师:请小朋友们看黑板,刚刚伴随我们的就是这段音乐,如果让你用声音表现乐曲的前半部分,你觉得用什么样的力度演唱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那好,就让我们用这样的声音来试唱一下曲谱,准备好了么?
你觉得刚才声音够轻柔么?请你再来视唱这段曲谱同时边唱边划旋律线,你觉得刚才黑板上的旋律线完全符合这段安静的音乐么?
师:同学们对音乐都有自己理解与感受,想法真不错。请大家边画旋律线边听乐曲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段音乐呢?
师ppt介绍双簧管、长笛。
师:下面我们听音乐的同时模仿你听到的乐器并感受一下这段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入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中,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12、师生用学生联想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表演。
生:优美的、舒缓的……
生:不一样,前面比较安静,后面的起伏比较大。
生:板书用线条画出对音乐的感觉……
生:随音乐划旋律线
生随音乐用纱巾表现。
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更合适并模仿。
生:安静的,柔和的……因为前面比较平静……
生视唱主题旋律曲谱。
生画旋律线演唱并总结回答。
生1:符合
生2:不完全符合说出想法并作出修改。
生回答……
生观看ppt认识乐器并随音乐模仿演奏姿势。
生听音乐联想音乐情境并回答。
通过不同线条得对比来理解乐曲前后不同的情绪。
通过肢体律动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
运用音乐道具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想象情境。
观察比较法感知符合作品得正确情绪。
紧扣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乐理常识,通过试唱曲谱,加深对主题音乐得记忆。
在感知音乐得情绪后去挖掘它的演奏乐器并认识主奏乐器。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学生通过完整地聆听活动,对乐曲有了整体的理解并进一步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通过电子白板交互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更直观的描述对音乐的感觉。
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音乐知识。
分段欣赏(二)
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下面请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二段音乐,它带给你的感觉和第一段是相同的么?
师:如果让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出现的重音,你想怎样表现呢?
师:老师看了不同动作听到了不同声音,那你能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动作和声音表现么?音乐带给你什么感觉?
师:除了纱巾,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打击乐器,听了这段音乐你想选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呢?为什么?
5、师:听了这段音乐,同学们又联想到怎样的场景的?
生聆听并描述感觉。
生1:有起伏……
生2:有高,有低……
生3:有强音……
生:虽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生描述并全体用肢体动作表现。
生:用打击乐器表现。
生联想……
全体动作表现
可以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尊重他们对音乐的不同体验和独立思考,在动中听、在听中大胆地想象,并结合打击乐器表现,帮助学生更好的体验理解音乐。
分段欣赏(三)
师:下面让我们休息下,请同学闭上眼睛听听第三段音乐,它和我们听到的哪段相似的?又有什么不同?
师:音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联想到的场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1回答:与第一段相似。
生2:变得更低沉了…
生联想描述并用动作表现。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本环节从听入手,在三段音乐的听赏中,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要素方面的不同特点,并启发学生根据音乐语言所描绘的特点,鼓励学生在听中动、在动中听、在听中大胆地想象。通过模仿、声势、肢体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音乐想像力的空间,在丰富其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展现其个性和创造才能。)
全曲欣赏
师:这三段音乐我们已经全部欣赏完了,其实他们是出自同一首乐曲中,同学们想了解一下作曲家的想法么?
师:ppt简介作品《朝景》
作曲家格里格
师:最后让我们完整的欣赏乐曲,带着你的纱巾、打击乐曲,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一下作曲家他是运用了那些乐器,力度的变化为我们展现日出这样美丽的景色的,全体起立。
生:生观看ppt作品简介。
生:纱巾表现第一段。
打击乐器表现第二段。
画旋律线表现第三段。
生聆听着《朝景》离开音乐课室!
在进一步对作曲家创作想法的了解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产生快乐学习音乐的情感。
板书
设计
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