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过程与方法
能做月球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能观察环形山模拟实验的现象,做出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科学课程的学习,对科学这一门课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由于科学课上学习的内容非常贴近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学生仍然对学习科学充满浓厚兴趣,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对于科学中的对比试验和模拟试验也掌握的比较好。
3重点难点
重点:模拟环形山的实验,观察总结现象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伽利略:由伽利略观察月球表面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学生回答)同学们说的没错,那他看到了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伽利略观察月亮图)
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的发现?(学生回答)(出示月亮的图片)
转接语: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次登月之旅,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 解释环形山的形成
展示图片:这是在月球表面拍摄到的清晰图片,大家知道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是什么吗?(课件展示月球表面图)没错,这是月球上的环形山,同学们认真观察,环形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环形山特点: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状各异)?????
提问: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各种各样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到陨石撞击、火山喷发)(学生提到火山喷发,有什么证据?评价课外知识真丰富,提问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猜猜看,可能跟陨石的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板书陨石的大小、陨石的下落高度、陨石的形状)
小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科学家有了猜想就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那同学们会用什么方法和材料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回答)
活动3【讲授】(三) 动手做模拟环形山的实验
谈话:现在给每个小组6分钟时间,组长组织组员记录你们的想法,一会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巧妙。现在请组长打开信封,填写好实验计划表。期待大家的精彩汇报。
小组汇报:请小组上台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对这个小组的想法做出评价(请两个个小组上台汇报)。(5分钟)(评价,好?好在哪里?不好?你会用什么方法?)
梳理学生的实验想法:这个小组的实验想法是什么样子的呀?首先,他们猜想环形山的大小和陨石的大小有关,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从同一高度丢下,观察形成的沙坑。(学生梳理,老师辅助画图)
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同学们都很聪明,已经知道了应该怎么进行实验了,那同学们觉得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朗读一下。(2分钟)
动手实验:大家知道怎么进行实验了吗?开始实验吧。(学生动手实验)
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知道了陨石越大,环形山也就越大,陨石下落的高度越高,环形山也就越深,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
观看视频:同学们经过实验,都砸出了大大小小的土坑,那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观察会比较清晰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个视频,同学们注意观看,思考一下在哪个角度观察环形山效果好(播放视频)
转接语:同学们想不想和伽利略一样亲眼见见月球上的环形山呢(学生回答)通过刚才的视频,想一想伽利略应该在什么日子观察环形山效果比较好(学生回答)
展示图片:同学们看这两张图片,一张是十五拍摄到的月亮,一张是初七拍摄到的月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这是同学们五年级学到的月相图,仔细观察,观饿察环形山效果比较好应该在月亮的什么状态(学生回答)没错,上下弦月时也就是每月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观察环形山效果比较好。
活动4【讲授】(四) 课堂小结
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今天都是小小科学家,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提出猜想、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也是每个科学家探索事物的并经过程。
小结: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就可以探索科学世界。未来也许你们就是科学家。
谈话:今天我们的登月之旅暂告一段落,下节课继续探索神秘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