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的老农夫》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首学唱歌曲。歌曲诙谐幽默,将大家十分熟悉的《守株待兔》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首歌曲,旋律生动有趣,演唱中趣味十足。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幽默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善于表现,接受能力较强。本课学唱内容是根据成语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歌曲。学生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在学唱中,通过听、说、唱、演等形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倚音、波音、顿音记号,并准确演唱。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充分体验、参与演唱与表演音乐活动中,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并能与小组交流合作进行表演。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小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创意表达力、坚持不懈的能力以及自信与娱乐精神。
教学重点:唱准歌曲,并且能用诙谐幽默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的演唱,并乐于参与小小音乐剧表演。
教学方法:戏剧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按节奏充满表现力、感染力地讲故事导入
2.学生有节奏的读第二段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充满表现力的表演,初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为后面的音乐剧及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新授
1.听范唱,说感受。对比以前的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
2.简单介绍叙事歌曲。
3.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音乐符号,试试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对比感受,认识音乐符号,并且了解音乐符号的使用效果。)
4.对比模仿以下几种唱法:波音 (主音到上方音到主音) 、顿音(跳跃 稍重的) 、倚音(轻轻的一带而过)
5.再次聆听歌曲,感受这些符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6.学生找出旋律相似的乐句,注意分句呼吸。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
(设计意图:为乐曲分部分,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7、歌曲演唱
师生配合,接龙演唱
生生配合,情景演唱
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
(设计意图:升华情感,挖掘歌曲的演唱情绪,有感情生动有趣的演唱。)
三、小小音乐剧
按小组创编故事守株待兔:全班分为三组,,大家自己安排角色,每名学生都要参与表演。并且都要积极参与,不要守株待兔。
学生创编,进行动作设计、音乐设计、表情设计。
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小组合作中更好的表达歌曲。培养学生的个人成就感、创意表达力、坚持不懈的能力以及自信与娱乐精神。)
四、小结
(1)点评学生的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情感升华,做事要积极主动,努力付出,不要守株待兔。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