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劝学
荀子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学习目标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3.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4、背诵全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 238),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名况,时称荀卿。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其思想被称为集先秦诸子之大成。
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恶” :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明礼仪而化之);
在宇宙观方面,主张“人定胜天” 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去认识、改造、利用它。
在政治主张上,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成了法家的代表。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文章
作品简介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现存20卷,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写作背景
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荀子在教育目的上与先哲保持一致,即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圣人”。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与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
他写《劝学》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且荀子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的祭酒。老师多是天下贤士,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
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
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
輮(róu) 螯(áo) 槁暴(pù通“曝”)
参省(xǐng) 木直中(zhòng)绳
舆(yú) 跂(qǐ) 驽(nú)马 舟楫(jí)
知(zhì通“智”)明 锲(qiè)而不舍
须臾(yú) 跬(kuǐ)步 骐骥(jì) 镂(lòu) 君子生(xing通“性” )非异也
劝学
劝 学
劝勉
学习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解题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②已③。
①“君子”是一个双音合成词。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的具体语境中,“以”已经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
③已:停止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
第一段开宗明义,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一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二是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能停止。
文本探究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青①,取之于蓝②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③ ,輮④以为轮⑤ ,其曲中规⑥。
①青:靛青,一种染料
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③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④輮:使…弯曲,“輮”通“煣”
⑤輮(之)以(之)为轮:省略句
⑥规:测圆之器
第二段
虽①有②槁暴③ ,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⑤也。
① 虽: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挺:直
⑤然:这样
故木受绳①则直,金②就③砺④则利。
①受绳:经墨线量过。
②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③就:动词,靠近,接近。
④砺:磨刀石。
第二段
君子博学而日参①省②乎③己,则知④明而行无过⑤矣。
①日:名作状 参:验,检查。
②省:省察。
③乎:相当于“于”。
④知:通“智”,智慧。
⑤过:过错。
【译文】青是从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的弧度符合圆规取圆的要求,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学习的意义(五喻)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直木)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结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作者连用五个比喻,通过比喻说理,层层推进,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第三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
①须臾:片刻。
②跂:提起脚后跟。
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⑤彰:明显,显著。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借助,利用 。
②舆:车。
③利足:脚步快。利,形使动
④致:达到。
⑤能水:指善于游水。水,动词。
⑥绝:渡。
⑦生:通“性”,资质,禀赋。
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第三段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译文
第3段,论述学习的作用。
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的道理。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 接着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说明“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良好效果的获得,并非人的本身条件(手臂、声音、走路、游水)有什么超乎常人的地方,而是因为“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也就是“善假于物”,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论,君子的天赋本性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学习的作用
(5喻)
弥补不足
跂而望
不如登高
结论:
善假于物
第三段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假舆马
假舟楫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第四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水成渊②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③ ,而神明自得④ ,圣心备焉。
①焉:兼词,兼介词和代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在这里。
②渊:深水。
③德:品德。
④得:获得。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
①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②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骐骥:骏马。
④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上④食埃土,下④饮黄泉, 用④心一④也。蟹六跪⑤而二螯⑥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⑦也。
①锲:刻。
②镂:雕刻。
③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④上、下:名作状用:以,因为。
一:数作形,专一
⑤跪:蟹的脚。
⑥螯:蟹钳。
⑦躁:浮躁,不专心。
第四段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译文
第4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先用“积土”、“积水”、“积善”从正面设喻,说明之所以能“风雨兴”、“蛟龙生”、“圣心备”,全赖于“积”。
接着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绝江海”。正反对照,说明“积”与“不积”结果完全不同。
人们学习知识、修养品德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接着又从“舍”与“不舍”来论证学习贵在坚持不懈的道理。
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骐骥本身条件虽好,如果止于一跃,还达不到十步,驽马本身条件虽差,如果能前进“不舍”,也可以跑得很远。这是从学习的主体的角度来论述。
然后再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人们学习,如果一暴十寒,时学时辍,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这是从学习的客体的角度论述。
荀子认为“积”必须是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坚持不懈。
最后,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10喻
积累4喻
坚持4喻
专心2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对比
对比
对比
对比
结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分论点 比喻句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
坚持
专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坚持
积累
专一
一.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二.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善假于物)
分析问题(为什么学习)
三.学习方法和态度:
用心
积累
坚持
学不可以已(提出问题)
归纳:
专一
本文的结构 :
解决问题(怎样学习)
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再一次;
“暴”通“曝”,晒。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③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弯曲。
④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文言知识总结
二、古今异义(1)
1、劝学:
古义:勉励
今义:规劝、劝戒
2、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指知识、学识的渊博
3、 疾:
古义:强,(大病)
今义:疾病,快
二、古今异义(2)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重金属中的一种
6、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做事肯动脑筋
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形容词使动,使……快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⑤用心一也
一,数词作形容词,作“专一”讲。
文言知识总结
特殊句式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 于+名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中心词+之+定语
③輮以为轮
省略句 省略宾语成分 以之为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者…也
文言知识总结
定语后置
①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中心词+定+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中心词+之+定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④中心语+数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文言知识总结
课堂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是针对自己提出的“性恶论”中的“恶”采取的一种措施,要加强后天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修养,去除恶的本性,改变自己不良的天性,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谦谦君子。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超越古人,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
本文设喻的特点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课堂作业
准备好了吗?开始!
1. 《劝学》作者是 ,也叫 ?,后世尊称他为 ?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 。
荀子 荀况
3. 木直【中】绳?(? )?
金就【砺】则 利?( )
【须臾】之所学( )?而闻者【彰】( )
4.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 。
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
名词作状语 每天
荀卿
符合
磨刀石
片刻
明显
别紧张,你一定会做!
本文作者是 末期人,著名 家,
属于 学派。
思想
2.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 。?
今义 。
坏人的党羽
3.假舟【楫】者( )
君子【生】非异也?( )
声非加【疾】也( )?故不积【跬】(? )
通“性”,禀赋
4.故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快 半步
爪子和牙齿
桨
儒家
战国
好好想想,其实一点也 不难 !
1. 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 和
锲而不舍 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
3. 【骐骥】一跃?( )
驽马十【驾? 】( ?)?
【锲】而舍之( ?)功在不【舍】( )?
2.【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4吾尝终日而思矣,
金属
一种贵重的金属
马走一天的路程
停止
雕刻
骏马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1.在《劝学》这篇文章里,作者紧扣 这一中心论点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学习的问题。
2.輮以为轮? 以为:古义 今义
3.金石可【镂】?( ?)
? 虽有【槁】【暴】( ? )( )
【假】【舆】马者?( )( )
用心【躁】也?( )
4.吾尝跂而望矣, 。
学不可以已
把……做成
认为
雕刻
借
车
浮躁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枯
日晒
请你说出每题的上、下句
1.青, 冰, 。
2.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
3.故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4.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
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 ,其曲中规。
7.假舆马者, , ;
假舟者, , , ,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用心一也。
9. ,用心躁也。
輮以为轮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请你说出每题的上、下句
学以致用
——挖掘素材学写作
主题词一:积累
【素材呈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深度解读】
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荀子在《劝学》中先从正面论述了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要想在学习上一蹴而就,成为大学问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运用角度】
①学习或做事情要注意积累,量变促成质变。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成功需要积累,厚积才能薄发。④不断积累才能扎下深厚的学问之根。⑤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名人名言]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3.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4.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
——谷超豪
[精彩语段]
1.积累,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想成一事,就要一件件小事慢慢地做,积少成多,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能够真正坚持积累下来的人很少。坚持积累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2.江河经过日夜的流淌与汇合,经行万里才聚合成海洋。
昙花不计时日的酝酿,只为午夜那一瞬的绽放而苦心积蓄。
土石经过万年千年的积累沉淀,才有了今日让人惊叹的高耸。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无数的积累和准备换来的,通常我们只是记住了成功的瞬间却忽略了背后的辛酸和汗水,是的,只有凭着不断积累与经营才有能力登上撷取成功的山崖,那一步一脚印,是奏响成功响亮的音符。
涓涓细流,经历万重山,汇入了万道水,慢慢变得强大,最后融汇成海。那积蓄力量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也正是因为这种艰辛的漫长,才让我们懂得了成功的来之不易是坚持铸就了成功。
主题词二:坚持
【素材呈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深度解读】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中华上下五千年,早已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学习上持之以恒,是读好书的关键。鲁迅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把握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鲁迅的文学修养如此出众,不仅因为他懂得珍惜时间,更重要的是他有恒心,他明白知识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只要有坚定的信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定能有所作为。由此可见,求知并不困难,只要你有恒心,勤耕耘,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运用角度】
①做事情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②优势与劣势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③做事情要有不舍弃、不放弃的精神。
[名人名言]
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2.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比阿斯
3.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
4.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拉罗什夫科
5.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奥维德
6.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
——拉蒂默
[精彩语段]
1.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出绝美的珍珠。
铁剑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炼就成锋利的宝剑。
一切豪言与壮语皆是虚幻,唯有坚持才是踏向成功的基石。
2.曲折可以加速人的意志成熟,坎坷可以锤炼人的人格成熟,挫折可以培育人的性格成熟。
竹笋在春的召唤下努力地冲破层层泥土的阻挠,最终成就了生命的绿。
溪流在海的呼声中坚强地绕过千山万水的阻隔,最终成就了大海的魂。
细砂在贝的召引下执着地包裹在贝分泌的白色黏液中,最终呈现珍珠的韵。
因为竹笋、溪流、细砂都懂得一个道理: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