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3.情感目标
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夏日星空
导入新课
夏日的夜空,繁星闪烁,骤然间流星绚烂登场,继而倏尔远逝,淹没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宇宙浩渺且神秘莫测,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类,吸引着人类不停地探索它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特的探索成果-——《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等。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2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本文即节选自《宇宙》。
卡尔?萨根
卡尔?萨根与海盗号着陆器
自读课文,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字的注音批注在课文中。
好大喜功( ) 神mì莫测( ) 辽阔无垠( )
开tuò( ) 闪shuò不定( )气势磅礴( ) chuān流不息( ) zhǎn新( )璀璨夺目( ) sù望( ) 广袤( ) 荒wú( ) 旋wō( ) 匀称( ) gē置( ) 奄奄一息( ) 冥王星( )
甲烷冰( ) dàn生( ) 人才济济( )
初读文本
hào 秘 yín 拓 烁 bó 川 崭 cuǐcàn 夙 mào 芜 涡 chèn 搁 yǎnyǎn míng wán 诞 jǐjǐ
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晕眩:
(2)微不足道:
(3)广袤:
(4)奄奄一息:
(5)人才济济:
(6)茫无际涯:
(7)好大喜功:
(1)感觉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2)非常小,不值得一提。
(3)①广阔;宽广。②土地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叫“袤”。
(4)形容气息微弱,只存一口气。
(5)德才兼备的人很多
(6)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7)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贬义。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问题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品读文本
(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
(2)作者探索的行踪是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具体说是:
(3)根据本文的说明顺序,将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4)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
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
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
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
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2)作者探索的行踪是由远及近,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的。
具体说是:
说明顺序:宇宙 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3.
第一部分(1—6节):
第二部分(7—11节):
第三部分(12—14节):
第四部分(15—18节):
全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部分:介绍宇宙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
第三部分:介绍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
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望。
4.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好处: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问题2:“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所谓“整合”,是指根据题目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1)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2)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1)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2)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什么含义?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说明文性质。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挖掘内涵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
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向大海“涉足”。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等等。
(2)巧用拟人
“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形象贴切的表达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的深入了解她。
(3)笔带激情
文章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是有文学色彩的。如“只要一想起宇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用“晕眩战栗”来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4)语含哲理
作者应用了一些经典性的语言,具有哲理性。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刻抽象的科学知识解说的浅显易懂、具体可感而又充满趣味。
浩瀚宇宙,星球众多,能滋养万物的为数不多,我们人类能诗意的栖息在地球上,是那么幸运的事呀。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那宇宙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像热爱地球一样的去热爱宇宙吧
小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