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节
“常见的技术图样”教学设计
高彩梅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710072
【教材版本】
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设计理念】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设计的想法和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和交流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功完成设计过程的途径、方法和保证。设计的表达和交流有它独特的语言,不同种类的语言往往适合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一课时
1)通过学生对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进行回顾和复习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学生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学生使用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
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
5)形体尺寸的标注。
第二课时:介绍机械加工图、剖视图、电子线路图。
【教材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从标题和安排顺序看,是为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绘制设计图样服务的。但是,从整个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来看,本章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十分重要的平台。
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设计需要思考、计划、记录和沟通。设计图样作为交流媒介在设计思想逐步展开和确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规范与应用范围。
技术图样应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够提供给生产所需要的技术资料,绘图简便,适于交流。用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图,既能如实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且作图简便。
三视图,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是较常见的技术图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本节对这些图样作了介绍。技术图样中都有尺寸标注,形体尺寸标注的教学是有必要的。机械加工图通常用剖视图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这节课,介绍剖视图的基本知识,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般技术图样的投影方法,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并能了解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中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并能识读它们。
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态度,注意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五部分:(1)正投影与三视图;(2)形体的尺寸标注;(3)机械加工图;(4)剖视图;(5)线路图。正投影与三视图是其它内容的教学基础知识。投影方法、绘图方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数学、物理、绘图等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学生在初中数学课中已接触过三视图的概念,这节课,需要熟练、细化形体结构的三视图绘制。技术图样的教学就具体的情景逐渐推进。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技术图样应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够提供给生产所需要的技术资料,绘图简便,适于交流。用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图,既能如实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且作图简便。
三视图,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是较常见的技术图样,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本节对这些图样作了介绍。技术图样中都有尺寸标注,形体尺寸标注的教学是有必要的。机械加工图通常用剖视图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这节课,介绍剖视图的基本知识,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般技术图样的投影方法,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并能了解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中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并能识读它们。为学生将来的技术设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大基础。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师要注重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教师对于知识的整理,素材的补充、知识结构的建构与分析是必要的,将设计的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不能过分注重数学技能的教学,要突出技术性,重在设计交流。
3)创设理想的交流环境,采用多种交流形式:个别交流、小组交流、网上交流。培养学生的技术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4)本节的教学,侧重于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学会标注简单的尺寸。
5)在图样绘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技术语言的种类与应用、草图的绘制、、透视效果图的识度、正等轴测图的绘制等几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这节课,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亲身经历,识图、绘图实践,达到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高。
2、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草图,(识读)透视果图和绘制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形体尺寸的标注也可以得到体验和应用。
3、学生非认知因素分析
教师的理论为指导能够增加学习情趣,跨学科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将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的有效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学会标注简单的尺寸。
3)了解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所用符号的含义及表达方法,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和线路图。
4)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物演示法、绘图法等手段感受技术语言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的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2、教学难点
1)选择摆放位置确定主视方向;
2)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环境】
本节课的教学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完成。媒体运用: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实物展示、模型。
【教学方法】
在本节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教学思路】
1、导课
通过学生对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进行回顾和复习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导入第一课时的教学环节
技术图样应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够提供给生产所需要的技术资料,绘图简便,适于交流。用投影法得到的正投影图,既能如实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且作图简便。 导入正投影与三视图的教学环节。
3、补充资料
常见的投影方法、剖视图的有关内容。
4、学生活动环节
讨论、模仿、绘图、尺寸标注。
5、课堂总结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投影方法:1)中心投影法、2)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正投影)、3)正投影的基本性质(积聚性、类似性、真实性)
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 :1)三视图的三投影面体系、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则、3)三视图的投影规律、4)形体结构三视图
二、形体的尺寸标注:1)部分作图工具介绍、2)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3)尺寸要素
4)尺寸标注举例、5)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三、机械加工图
四、剖视图:1)剖视图的作用、2)剖视的方法、3)剖视图的标注、4)剖视图一般规则 、5)剖视图的种类
五、线路图:1)概念、2)识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环节1
教师活动1:导课:展示机械加工图模型直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
学生活动1:观察、思考。
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如何图示?
学生活动2:讨论分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技术语言的反馈,直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导课
同学们好!
请问同学们观察老师展示的教具,我们该如何图示它们呢?
展示课件课:导入新课。
◆ 环节2
2、正投影与三视图
教师活动1:教师讲述、课件展示正投影的重要内容:
(一)、正投影
1.常见的投影方法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都从投影中心出发,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图形的方法叫做中
心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用相互平行的投射线,在投影面上作出物体图形的方法叫做平行投影法。
(1)斜投影: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
(2)正投影: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
学生活动1:讨论、听讲、有关笔记。
设计意图:系统呈现知识,补充大量信息,利于学生掌握投影的种类、应用、特点
教师活动2:展示投影的课件资料的有关图片资料。
学生活动2:对于投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巩固知识。
◆ 环节3
教师活动1:展示动画,启发学生归纳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学生活动1: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作品激发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使学生亲自设计并完成的动机进一步加强。
教师活动2:总结学生讨论结果给出结论:积聚性、类似性、真实性
学生活动2:完成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把问题交给学生: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学生活动3:小组讨论、交流。
◆ 环节4
3、三视图的原理和识图
教师活动1:分配任务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相关材料。
教师活动2:分配讨论问题。
学生活动2:回答本组问题。
教师活动3:讲述三视图的三投影面体系
a.正面投影面用“V”标记;
b.侧面投影面用“W”标记;
c.水平投影面用“H”标记;
d.三个投影面之间两两的交线称为
投影轴,分别用OX、OY、OZ表示;
e.三根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学生活动3:巩固知识点。
教师活动4:利用动画展示三视图的投影方法。
学生活动4:观察分析。
教师活动5:归纳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则并展示课件。
主视图: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特征。
俯视图: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
左视图: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侧视图)。
学生活动5:小结: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不反映物体的宽度。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不反映物体的高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宽度和高度,不反映物体的长度。
教师活动6:利用动画展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学生活动6:画出简图。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
教师活动6:利用动画展示形体结构三视图。
学生活动6:画出简图。
◆ 环节5
4、形体的尺寸标注
教师活动1: 部分作图工具介绍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2: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学生活动2:讨论小结。
a、正确(尺寸注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b、完整(齐全,不遗漏,不重复);
c、清晰(整齐,清晰,便于读图);
d、合理(符合加工要求)。
教师活动3:展示课件,提出问题:小结尺寸要素。
学生活动3:阅读得出结论。
A、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 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B、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一般用箭头做终端,不能与其他图线重合或者在其延长线上。
C、尺寸数字: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教师活动4:课件展示:尺寸标注举例、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学生活动4:完成探究性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作业过程中技能提高与知识内化并事半功倍。
5、总结
三视图是先采用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面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再以正投影法将物体同时向三投影面投影,从而得到的图形。由展开的三视图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技术图样的绘制应当为表达设计意图服务,并力求体现技术特征。
6、课后作业
讨论:常见空间几何形体,如正六棱柱、正三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形体的尺寸标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环节1
教师活动1:导课:展示机械加工图课件直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
学生活动1:观察、思考。
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如何识读?
学生活动2:讨论分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技术语言的反馈,直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有利用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导课
同学们好!
请问同学们观察老师展示图片资料,我们该如何识读它们呢?
展示课件课:导入新课。
◆ 环节2
2、机械加工图
教师活动1:教师讲述、课件展示机械加工图:
学生活动1:讨论、读图。
设计意图:变抽象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教师活动2:讲述机械加工图的读图技巧。
学生活动2:对于机械加工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巩固知识。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把线条理清楚。
学生活动3:1)机械加工图是一种工程图;
2)以三视图的形式表达机械加工方法;
3)了解各部分提供的信息;
4)图中精度要求的文字说明表明了产品加工的一些具体要求。
◆ 环节3
3、剖视图
教师活动1:展示动画、模型。
学生活动1:观看、讨论。
设计意图:用模型更加具体直观,利于学生揭开剖视图神秘的面纱。
教师活动2:展示课件并讲述:
1)剖视图的作用:用来表达机件内部形状的视图。
2)剖视的方法:
3)剖视图的标注:
(1)剖切面:剖切平面
(2)剖切符号:表示剖切面位置的符号。
(3)剖面符号:即剖面线(表示机件的材料类别);金属材料剖面线为45斜向且间距相
等的细实线。
注意:
①剖面线应画在剖切到的实体处,以区别剖切处的空腔部分;
②同一机件的各剖视图中的剖面线,其斜向和间距应保持一致。
4)剖视图一般规则:
5)剖视图的种类: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
学生活动2:听讲、讨论。
◆ 环节4
4、线路图
教师活动1:启发学生讨论物理中有关电路图的知识。
学生活动1:画图、交流。
教师活动2:课件展示电子线路图。
学生活动2:分析问题。
教师活动3:讲述。
1)电子线路图: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
2)种类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逻辑图。
3)线路图识读:(1)认识元器件符号;(2)清楚元器件的连接方式;(3)确定信号流向。
学生活动3:巩固知识点。
教师活动4:利用课件展示电子线路图。
学生活动4:观察分析、熟悉电子线路图的判读方法。
教师活动5:归纳、评价。
学生活动5:小结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
学生活动6:画出简图。
5、总结
机械加工图、剖视图、线路图等的识读必须从其标注、符号的识读开始,必须注意整体上把握部分之间的联系,力求准确阐述愿意,准确把握特征。
6、课后作业
识读有关装潢布线图。
宽相等
长对正
高平齐
主视图
左视图
假想用一个
剖切面通过
机件的某一
位置剖开它
假想将处于
观察者与剖
切面之间的
那部分移去
将所看到的
其余部分的
内、外形状
全部画出来
剖
去
视
1、被剖到的实体处推荐用45细
实线,应画到与轮廓线接触处
止,不可伸出轮廓线,其间距
相等。
2、当二相邻件被剖切时,其剖面
线的倾斜方向应相反。
3、当装配件多于二个时,其剖面
线必须各不相同。
4、当对称件的剖切面明显通过其
对称中心时,一般可省略标注。
5、当机件不对称时,必须对其剖
切面位置作明确标注。
剖面线间距由其面积尺寸确定:一般推荐为不小于4mm;面积很小时应不小于1mm。
剖面线应在
接触处错开。
第三个零件(通常为最小件)的剖面线间距应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