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
24 《唐诗三首》
第一课时
《卖炭翁》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位诗人,他就是白居易,大家知道人们称他为什么吗?(诗魔)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后人便以“诗魔”称之。今天,我们就一睹诗魔的风采,学习《卖炭翁》。
点击欣赏《卖炭翁》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
2.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上他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
写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
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
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也叫“太监”)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文体知识
新乐府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文体知识
解题:
乐府诗
叙事诗
讽喻诗
原作题下有小序——“苦宫市也”
预习检查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伐薪( ) 翩翩两骑(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
辗冰辙( ) 两鬓( )
红绡( ) 系向( )
一丈绫( ) 宫使驱将( )
bìn
niǎn
zhé
piān
chì
chì
jiāng
líng
jì
xīn
xiāo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预习检查
2、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点击欣赏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预习检查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节奏: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根据句意断句。
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朗读指导:
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译读感知诗意美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木柴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灰白。
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使人怜悯。
希望。
天亮。
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困倦,疲乏。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砍伐
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贱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中歇息。
译读感知诗意美
2、读译文,理解诗意。
译读感知诗意美
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 将 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轻快的样子
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指皇帝的命令
吆喝
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公文。
调转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吝惜不得
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同“值”,价钱。
挂。
译读感知诗意美
译: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来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赶着牛朝皇宫走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2、读译文,理解诗意。
1、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理清思路,分为两层。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1)写卖炭翁烧炭、运炭,表现卖炭翁艰辛困苦的生活。
(2)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3、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鞭挞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者的残暴,揭露了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
合作探究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
合作探究
3、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卖炭翁”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合作探究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
着重从颜色上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十分艰辛。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
合作探究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卖炭翁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动作描写
互文,写出了卖炭的艰难。
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运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的生活状态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合作探究
卖炭翁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心理描写
历尽艰辛,好不容易烧了一车炭,早早地驾着牛车,碾着冰辙赶到宫市南门,一心希望炭能卖个好价钱,到头来宫使却硬要赶着走,心里的确舍不得,可也无可奈何。表现出宫使的强硬、霸道以及穷苦百姓的无力反抗和悲惨命运。
合作探究
蓬头垢面
老态龙钟
穷困悲苦
忍气吞声
无可奈何
处在受压迫受剥削且无力反抗的地位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悲苦的穷苦老百姓。
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合作探究
4、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宫使”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宫使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运用了肖像描写,“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合作探究
宫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把”“称”“叱”“牵”几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把”“称”
“宫使”仗势欺人
专横跋扈
“叱”“牵”
“宫使”蛮不讲理
霸道凶残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愤怒以及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合作探究
5、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牛困人饥
翩翩两骑
衣正单
愿天寒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
写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对比
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对比
写出了卖炭翁为生活所迫的悲苦无奈.
6、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拓展延伸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描写生动,多处运用陪衬和反衬。
全诗运用了外貌、心理、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卖炭翁和宫使不同的形象特点。同时多处运用陪衬和反衬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性。如:“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写作特色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主旨
(1)突出老翁艰辛劳作:
(2)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内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说明了卖炭的辛苦:
(4)突出了路途遥远、老人的疲惫劳累: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5)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6)表现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7)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1、根据课文的理解进行填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C
课堂检测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
课堂检测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4、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家田输税尽”中的“尽”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覆”字准确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不事农商”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一个“尽”字写出贫妇人因租税繁重而卖光土地,被迫捡麦穗为生的悲惨情景,从而揭示繁重的租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宫市掠夺,社会黑暗
卖炭翁
对比
宫
使
烧炭
运炭
失炭
悲苦
宫使翩翩——趾高气昂
把、称、回、叱、牵——蛮横无理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生活困苦艰辛
(肖像、动作描写)
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
2.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课文大意。
2.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位诗人,他就是白居易,大家知道人们称他为什么吗?(诗魔)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后人便以“诗魔”称之。今天,我们就一睹诗魔的风采,学习《卖炭翁》。 (点击欣赏《卖炭翁 (?卖炭翁.mp4?)》 (?卖炭翁.mp4?) )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上他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
2、写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
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
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深切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也叫“太监”)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3、文体知识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4、自由朗读,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伐薪(xīn) 翩翩两骑(piān)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辗冰辙(niǎnzhé) 两鬓 (bìn) 红绡(xiāo) 系向(?jì)
5、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点击欣赏24.3《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唐诗三首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之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卖炭翁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视频朗读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mp4 (?24.3《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视频朗读.mp4?)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节奏: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根据句意断句。
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三、译读感知诗意美
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伐:砍伐 薪:柴 烟熏色的脸 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使人怜悯 希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辗(niǎn):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骑(jì):骑马的人 拿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喝斥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语助词 绢帛等丝织品 绑扎,挂 通“值”,指价格
2、读译文,理解诗意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四、整体感知
1、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理清思路,分为两层。
3、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五、合作探究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明确:这是最能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句子。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2、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明确: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劳动过程、工作环境的恶劣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
3、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卖炭翁”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4、诗歌塑造了“卖炭翁”和“宫使”两个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宫使”这个人物的句子,分析其形象特点。
明确:①“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得意忘形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
②“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
③“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贪得无厌
5、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6、举例说明《卖炭翁》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特色?
明确: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如,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明确: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七、诗歌主旨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的理解进行填空
(1)突出老翁艰辛劳作:
(2)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内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说明了卖炭的辛苦:
(4)突出了路途遥远、老人的疲惫劳累: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5)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6)表现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7)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十分可伶。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4、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家田输税尽”中的“尽”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明确:一个“尽”字写出贫妇人因租税繁重而卖光土地,被迫捡麦穗为生的悲惨情景,从而揭示繁重的租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覆”字准确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不事农商”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九、板书设计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1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