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4-04 17: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对内改革
经济体制农村城市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导入】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
——三方都获利 1.背景:
2.目的:
3.开始时间:
4、实践地:
5、政策:
6、发展时间:
7、意义: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缺少自主权
积极性不高人民公社: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第一个吃螃蟹者: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同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5.026.707.15 1980年 1981年 1982年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请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单位:亿斤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底,实现了土地公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现在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想一想: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思维拓展: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过程土地改革
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土地公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遭到破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新貌“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2.展开:3.主要内容(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
业的活力4.中心环节:5.意义: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1)人们有了经营自主权;
2)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3)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4)改变了所有制的形式。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大(1992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课堂小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1.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就像一个‘三部曲’。”其中的“第一部曲”是( )
A.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废除地主剥削制度,土地归农民所有
C.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
D.建立乡镇企业,为农村的发展开辟新路C课堂训练3.下图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标志性建筑,下列题词最恰当的是( )
A.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C.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代表
D.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B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其中1980—199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进行集体劳动
C.实行包产到户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没有发生自然灾害C5.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6.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C7.英国《金融时报》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1992年出现创业高潮的原因之一是(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C8.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
① 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9.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
A. 加强民主建设  B. 农村经济改革
C. 建立经济特区  D. 国有企业改革DD10. 关于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 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 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A1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造成的。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图一:湖南宁乡县某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12、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图二:《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⑴从图一、图二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足,扩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
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
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⑵从图三、图四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图三: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四:风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⑶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 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农业政策的制定要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