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4-04 17: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读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的结婚年龄结构(各年龄段百分比)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自然增长率较高和生育率较高的国家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
②自然增长率较高和生育率较高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③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④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婚姻制度、文化及宗教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曾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高峰:1950年前后,大量解放军官兵留驻海南;1966年后,大批“知青”上山下乡迁入海南;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又有10万人才下海南。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 吸引了10万人才下海南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投资创业,充满商机 ②经济发达,工资较高
③政策优惠,就业机会多④国家号召,支援边疆
⑤环境优美,适宜养老
A.①④ B.①③
C.②⑤ D.④⑤
3.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
A.1950 年前后海南的人口迁移, 属于自发性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南的人口迁移皆由气候环境因素所致
C.“知青”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迁移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
D.几十年来大量人口迁入海南, 促进了海南经济的大发展

下图为“台湾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读下图,完成下列两题。

4.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迁入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5.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劳动力就业压力大 D.城市人口占比例过高

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据图可知,该地区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7.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低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8.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示意某国近五十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仅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的前提下,图示时段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的年份是
A.d B.c
C.b D.a
10.该国近年来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B.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C.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D.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下图为“江苏省2005~201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这一期间,江苏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A.波动下降 B.增长加速
C.增长减缓 D.增长停止
12.目前,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1996年马来西亚实施“银发族项目”,鼓励外国的退休老人到马来西亚旅游并长期居留生活。中国参与该项目的人数一直排在首位,2015年12月我国某集团在该国人工填海建岛开发房地产。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参与该项目的中国人员最可能来源于( )
①黑龙江省 ②山东省 ③湖北省 ④广东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推测该集团人工填海建岛而非选用已有陆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提高市场竞争力 B.节省建设成本
C.解决土地资源不足 D.避免洪灾威胁
15.设计人员将前期规划的一岛改为四岛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
A.环境 B.资金
C.气候 D.技术

16.近年来,苏南受人口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人口快速增长。苏中和苏北因外迁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造成江苏各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自然条件
C.国家政策 D.个人偏好
17.根据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判断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扩大耕地面积,过度放牧 ②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③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 ④人口增长过快,粮食供应不足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①③②④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耕地面积 C.水源丰歉 D.地形条件
19.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20. 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
20.云南腾冲至黑龙江黑河连线以西地区面积约占全国64%人口约占4%,以东地区面积约占36%人口却约占94%,这可体现人口容量具有
A.临界性 B.相对性C.综合性 D.警戒性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面两个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及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说明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积极意义。
(2)描述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推断今后我国劳动力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2. 下左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右图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写出①②所代表的功能区:①    、②    。
(2)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试说明原因:         。?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 地,?试说明原因。
(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B 6.B 7.D 8.B 9.A 10.B 11.C 12.D 13.B 14.A 15.A 16.A 17.C 18.D 19.C 20.B
21.(1)意义:有利于出生率的提升,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改善劳动力供给,促进各年龄段人口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缓解性别比例失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减轻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相关岗位,促进就业。
(2)发展趋势:就业人口总数大致在一直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在下降,数量也在下降且2004年之后下降较快;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在上升,数量也在增加。
机遇: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仍在逐渐增加,就业机会多。
挑战:劳动力结构必短缺,普通劳动力就业压力变大,高素质人才短缺。
22.(1)住宅区,商业区
(2)d, 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区;环境优美;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
(3)乙,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4)目前青壮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子女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经济负担加重;老人精神孤独、保障不够。